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啥天涼快了古人卻不會高興?說說酷暑高溫的特殊軍事作用

為啥天涼快了古人卻不會高興?說說酷暑高溫的特殊軍事作用

編者按:今年入夏以來的高溫,想必很多讀者都深有體會。據稱遼寧還發生了水庫的魚被熱死的事件,而中暑的人簡直不要太多。現在隨著秋季的到來,這種酷暑高溫天氣終於過去了。這對於我們這些現代人來說,肯定是大好事一件,但對於古代人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秋高氣爽,意味著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又要南下了!

大家都知道,嚴寒對行軍作戰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著名的金蒙三峰山之戰,因為天氣突然變冷,導致金軍非戰鬥減員嚴重。除此以外,還有唐征高句麗的蛇水之戰,就發生過唐軍發生凍壞膝蓋的事。

北宋與越南李朝的地圖

那麼天熱呢?天熱影響打仗的典型戰例,發生在北宋攻打越南時,根據《宋史·卷二百九十·列傳第四十九》記載:「交阯李乾德陷邕管,……(宋)先遣將復邕、廉;至廣西,討拔廣源州,降守將劉應紀;又拔決里隘,乘勝取桄榔、門州,大戰富良江,斬偽王子洪真。乾德窮蹙,奉表歸命。時兵夫三十萬人,冒暑涉瘴地,死者過半。至是,與賊隔一水不得進,乃班師。」在這次戰爭中,北宋軍隊開頭進展順利,順利的收復了失地,連破越軍。但是隨著深入敵境,面對越南濕熱的天氣,來自河北山西一帶的宋軍官兵顯得不適應,士兵加民夫三十萬人死者過半。結果就是宋軍因為非戰鬥減員太多了,最終不得不撤兵。

電視劇《少年楊家將》中的耶律斜劇照

至於生活在寒涼地區的北方少數民族軍隊,比如契丹軍隊,對高溫的反應就更加明顯了。根據《遼史》記載:遼代後期道宗皇帝耶律洪基有在「夏捺缽」避暑、議政等的習慣。「夏捺缽無常所,多在吐兒山。……乃幸子河避暑。……子河在吐兒山東北三百里。懷州西山有清涼殿,亦為行幸避暑之所。四月中旬,起牙帳卜吉地為納涼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至,居五旬。與南北臣僚議國事,暇日遊獵。」(卷32《營衛志中》)可見,在遼代,生活在東北地區的人也要選擇避暑的地方。

琅琊榜劇照

在出兵上,《遼史》也有明確記載:「其南伐點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鴛鴦泊。……若。進以九月,退以十二月,行事次第皆如之。若春(出兵)以正月,秋(出兵)以九月,不命都統」。(卷34《兵衛志上》)此外,天顯十一年(936)七月,五代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曾遣使,乞請契丹軍隊南下助他滅唐立晉。遼太宗耶律德光即「復書」明確答覆,「以俟仲秋」才能興兵進擊。從時間來看,農曆的九月往往相當於現在的公曆10月。此時華北地區也已經入秋了,正是清涼乾爽的時候。十二月則是大寒時節。對於華北地區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再待下去就費力不討好了。所以契丹人才會習慣九月進兵,十二月退兵。

開禧北伐地圖

另外,對於契丹軍隊來說,六七月出兵不僅是高溫,還可能面臨著暴雨。一旦遇到暴雨,許多武器,尤其是弓箭就不能用了。除了武器不能用以外,暴雨往往還伴隨著各種傳染病。日後開禧北伐過程中,宋軍在圍困宿州的時候,因為暴雨導致軍營積水,內部一團混亂,最終被金軍擊破。

女真畫像

除了契丹軍隊,女真軍隊面對南方地區的濕熱,有時也會出現不適應。南宋建炎南渡時,在選擇統治中心的時候有臨安和建康之爭。最終,臨安派佔據了上風,就是考慮了女真軍隊難熬夏天高溫的情況。當時女真兵鋒已經迫近江北。自古以來守江必守淮,但是隨著氣候的乾冷,淮河的結冰期和枯水期都開始提前。作為生活在白山黑水寒冷地區的女真人更喜歡選擇天氣涼爽的時候出兵。比如建炎三年時,女真人是在正月出兵,連下楚州、泗州,最後南下揚州,嚇得宋高宗緊忙南下渡江。金人在沒有抓到宋高宗後,改為大肆掠奪屠殺,把好好的一個繁華揚州,弄得「士民存者僅數千人」。而在三月,女真軍隊掠奪一番後,就開始撤兵回淮北。

圖片來自網路

在南宋和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權在淮南對峙的時候淮南的雨季不光對女真會造成麻煩。對南宋軍隊也會造成麻煩。總的來說,天冷和天熱都會對古代軍隊的行軍作戰造成很大影響,但是如果準備充分的話,寒冷還是好克服的。比如三峰山之戰,蒙古軍就準備了大量的物資來應對天寒,從而擊敗了金軍。可是天熱這事就不好辦了。比如後來的忽必烈滅宋之戰,元軍在襄陽已經於三月投降的情況下,一直天熱而與宋軍膠著,一直到了八九十月才取得了較大進展。

忽必烈劇照

總之,你看彪悍的北方少數民族騎兵都不願意在夏天開打,所以在還沒徹底涼快前,誰也別想讓作者離開空調!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電影《師父》根本不實戰?說說八斬刀類護手單刀的真實用法
當所有的武器融合到一起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南印度組合型武器鑒賞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