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歷史大事件:歐洲的「黑暗時代」——中世紀

世界歷史大事件:歐洲的「黑暗時代」——中世紀

中世紀一般是指歐洲的封建制代。歐洲特別是西歐的封建社會比較典型,所以,這一名稱主要適用於歐洲。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比較貧乏的時期。歐洲的封建社會主要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5世紀~11世紀,這是歐洲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11世紀~15世紀,歐洲處於封建制度的鼎盛時期,15世紀至~17世紀,歐洲的封建經濟逐漸瓦解,開始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

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誌著歐洲奴隸制度的崩潰。此後,隨著日耳曼各民族的大遷徙,歐洲逐漸向封建社會過渡。在歐洲封建社會初期,領主制盛行,莊園里的主要生產者是農奴,農奴依附於領主。國王和大封建主層層分封土地,彼此結成以土地為紐帶的階梯式的封主、封臣關係。而且,土地所有權和統治權(行政、司法)相結合,封建主往往對農奴有統治權。大約在11世紀左右,隨著城市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莊園逐漸解體,領主制被地主製取代。農民沒有或者只有少量土地,他們被束縛在土地上,對地主存在著人身依附關係。地主階級佔有農民勞動和勞動產品的形式有地租、國稅和什一稅等。封建地租大致有勞役、實物和貨幣地租三種。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和自然經濟相適應,造成了政治上的分裂和思想上的保守,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都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由於農民幾乎都是一家一戶使用簡單的工具進行生產,生產技術極端低下,甚至陷入停滯狀態,經濟發展非常緩慢。

直到14、15世紀以後,西歐的技術進步才比較快,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資本主義的大生產漸漸取代農民的小生產。西歐封建社會初期,各地之間經濟聯繫薄弱。政治上,分裂割據佔據支配地位,王權弱小。查理大帝雖然建立了強大的帝國,但它只是暫時的軍事、行政聯合,很快走向解體。城市興起之後,各地經濟聯繫增多。新興的市民階級與王權結成聯盟,反對割據勢力,從而幫助王權取得勝利,實現了國家的統一。13、14世紀,英國和法國出現了全國性的代表機關—議會和三級會議,形成議會君主制(又稱等級君主制)。15世紀以後,由於資產階級和貴族勢均力敵,國家暫時獲得一定的獨立性,英、法兩國又形成君主專權,即絕對君主制。西班牙和俄國則形成了中央集權制國家。德國和義大利則長期處於分裂割據狀態,大大小小的諸侯和獨立的城市國家為所欲為,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統治工具是基督教(主要是天主教)。在封建制度形成過程中,基督教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其地位日益得到提高和鞏固。隨著基督教的擴張,一切異教的文化都被消滅了。整個西歐社會都處在嚴酷的思想和愚昧的政策統治下。在當時,除了教會的《教義問答》外,不允許任何異端思想存在。這是一個基督教盛行和羅馬天主教會主宰社會的時期。天主教成為西歐最大的封建主,一般佔有各國土地的1/3或者更多。它不但壟斷著意識形態,而且有自己的行政系統、稅收和法律制度,有自己的軍隊和監獄,儼然如國中之國。有時教皇甚至可以廢黜國王,將其土地轉贈別人。8世紀~10世紀,基督教會又發展出經院晢學,成為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官方哲學。經院哲學所進行的一切論證都以聖經的詞句作為出發點和終極真理,根本無視經驗和實踐的存在,並對科學研究採取敵對的態度。1230年,基督教會成立了宗教裁判所,對各種新思想的傳播都以「異端」的罪名進行殘酷鎮壓。

恩格斯曾說過:羅馬天主教會是西歐「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國際中心」,「它把整個封建的西歐(儘管有各種內部戰爭)聯合為一個大的政治體系,同鬧分裂的希臘正教徒和伊斯蘭教的國家相對抗,它給封建制度繞上一圈神聖的光環」。14世紀左右,資本主義在歐洲開始萌芽,由此,新興資產階級逐漸登上歷史舞台。為了發展資本主義政治和經濟,他們首先在意識形態領域展開了反對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的鬥爭,發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不斷衝擊著封建制度,促使它逐漸走向崩潰。(免責聲明:本文所有資料以及圖片皆來源於網路,全部由小編手打,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繫小編刪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淺談三國 的精彩文章:

故宮中珍妃的照片是假的?光緒最愛的珍妃,真實樣貌疑似長這樣

TAG:淺談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