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處暑,就是要「出暑」!

處暑,就是要「出暑」!

處暑,就是要「出暑」!

時間如風,斗轉星移,天道無窮。

當天空中的最後一絲暑熱從枝頭滑落,最後一縷暑氣從空中消散,也就意味著我們正式和可愛的夏天告別,迎來新的節氣——處暑。

處暑的「處」字,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當太陽在黃道上運行到150度左右,即每年的8月23日左右,夏天的暑氣可以算結束了。

雖然處暑宣告暑熱的結束,但是此時全國大部分地方的平均溫度仍在22度以上,氣候仍然炎熱。

北方地區由於冷空氣多次南下的影響,氣溫下降較快,而南方不時要面臨「秋老虎」的反攻。

什麼是「秋老虎」呢?

簡單理解就是在立秋之後出現的炎熱天氣,不過呢也不需要太擔心這點,畢竟「秋老虎」此時已是強弩之末了。

諺語中的「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處暑天氣涼」很好描述了「處暑「時節氣候的變化。

處暑的氣候特點是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較少,空氣濕度低。

處暑有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逐漸凋零;禾、稻、粱這些農作物已經成熟。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日光逐漸變得柔和、純凈,不再是耀眼的白;正是出門郊遊暢行的好時節。

處暑過,暑氣止。

此時就連天上的雲彩都變得疏散自如,正如民間諺語所說:「七月八月看巧雲」,即「出門迎秋」。

處暑之際,有兩個比較重要的節日——乞巧節和中元節。

乞巧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傳說牛郎和織女這一天會在鵲橋相會,古代女子在這一天夜晚也會外出在天空尋找牛郎和織女星。

在古人心目中,織女是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化身,所以古代女子會在這一天向織女乞巧,希望像她一樣有一雙靈巧的雙手,嫁得如意郎君。

另一個節日則是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鬼節。

在此期間,民間會有祭祖、布施的活動,比如「放河燈」。

放河燈是民間的一種習俗,一方面表達對已逝先人的思念,另一方面也有祈求幸福之意。

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中就有相關表述:

「七月十五孟蘭會,呼蘭河上放河燈了……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

小說家的筆下,藏著浪漫的綺夢;勞動人民的智慧里,沉澱著對自然的觀察。

了解處暑,能讓我們理解「天人合一「的微妙,順應天地變化。

處暑來,福氣到!

切記睡覺蓋被關門窗,注意溫補保健康~

小書祝大家處暑快樂!

學國學網&ID:lexueguoxue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歡迎關注學國學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網 的精彩文章:

拿什麼拯救你,自殺的「殺魚弟」?

TAG:學國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