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窄」行業有「寬」應用,繩網產業未來發力高性能、多功能

「窄」行業有「寬」應用,繩網產業未來發力高性能、多功能

8月23日,2018第四屆國際繩網大會泰山峰會暨中產協繩(纜)網分會一屆三次理事會在山東泰安隆重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俞建勇,泰安市人大副主任、市工商聯主席王淑玲,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處長、全國應急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宋烜懿、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副會長李桂梅、鄭俊林,山東省紡織服裝協會副會長蔡小平,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繩(纜)網分會會長沈明,陸軍工程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東華大學、江南大學、青島大學等高校院所和繩網產業上下游產業鏈企業,以及德國米特韋達應用技術大學、新加坡TEHO公司國際同行代表參加了泰山峰會。

李陵申在致辭中先是肯定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成績,「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快速發展,市場應用不斷拓展,質量效益持續改善,已成為紡織工業的新增長點,為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加快紡織工業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相關領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線繩(纜)帶類紡織品作為產業用紡織品的一個主要子行業,近年來發展快速,統計數據顯示,2011~2017年,我國規上企業線繩(纜)帶類紡織品產量由46.5萬噸增長到76.56萬噸,7年累計433.27萬噸,年均增長8.71%。

我國線繩(纜)帶類紡織品的發展空間巨大,除民用之外,在航空航天、軍隊武警、公安消防等領域均需要更安全的產品提供生命保障,在工程建築、電力、交通、海洋等行業亦需要高質量的產品來保障職業安全和作業質量。特別是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入和相關安全生產法規的完善以及國家應急產業和軍民融合戰略的強力推進,繩網的發展越來越多受關注,高性能繩網已成為國家大力支持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

李陵申講到,繩網產業的科技創新為其高質量發展賦予新動能,主要體現在纖維類應用創新成果豐碩,生產工藝技術進步明顯,裝備精度和產品穩定性提升,多學科交叉、高技術融合的後整理技術帶來更大空間。

為解決基礎研究薄弱、研發能力不足、高端產品供應短缺、協同創新機制和標準體系尚待完善的許多問題,李陵申認為,未來我國繩網產業的發展趨勢無疑是高性能化、多功能一體化、產品系列化以及輕質舒適、智能綠色的方向。進而,他提出以創新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以智能化提升行業勞動生產率,以產業鏈融合助力應用深度拓展的三點建議為繩網行業把脈。

蔡小平表示,紡織行業一直是山東省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是山東省「五大」萬億級重點支柱產業之一。去年全省工業增加值7.4萬億元,省內近4千戶規上紡織服裝企業貢獻了1.18萬億元,連同規下企業佔全省GDP的約五分之一,實現利稅逾820億元,出口紡織服裝218億美元,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山東的繩網行業湧現出一批質量效益好、創新能力強、品牌價值高、發展後勁足的繩網名企名城,魯普耐特公司、惠民繩網集群逐漸成為省級產業名片。

「十三五」是我國建設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也是繩網行業快速拓展向中高端升級的關鍵階段。山東省目前正在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工程,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全省紡織行業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推動繩網行業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迫切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蔡小平希望,借「聚焦新動能、爭創新優勢、發展新經濟」的繩網泰山峰會,共商產業綜合性發展戰略,搭建國際性交流平台,通過技術創新為紡織強省建設貢獻更大力量。

在22日下午,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組織專家團隊對魯普耐特集團有限公司承擔的中國繩網研發基地項目進行了複評。複評專家們肯定了該基地三年來取得的成績,認可其達到複評要求,順利通過複評考核,建議未來三年繼續加強產學研用結合,引領示範並帶動行業發展。在本次峰會上,李陵申向魯普耐特董事長沈明授牌「中國繩網研發基地」。

據了解,魯普耐特集團創建於2002年,產品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生產航空航天、軍事裝備、海洋工程、船舶艦艇、安全防護、消防救援、體育戶外、交通運輸、日用五金等18個領域所用各種材料的高端「繩、網、線、帶」產品。目前,公司研發的繩網產品已達 3000 余種,有 300 多款產品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尤其是救援、安全防護、登山攀岩、高空逃生及高端遊艇繩、航空航天等系列產品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魯普耐特研發生產的動力繩已成為國內唯一取得 CE、UIAA 雙認證的產品,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專業登山隊廣泛應用,突破了國外壟斷。

為普及繩網理論技術、推動繩網產業及其相關領域技術升級與現代化建設,2018年8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和魯普耐特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編寫出版了《繩網技術學》專著,以助力繩網產業及其相關領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繩網技術學》專著全面介紹了繩索基礎知識、繩紗與繩股技術、繩索技術、網片基礎知識、經編網片技術和有結網片技術等內容。值此盛會,榮幸地由俞建勇院士為其開啟新書發布儀式。

本書為繩網技術學中第一部系統性的理論專著,既可供漁業、海工、船舶、林業、電力、運輸、倉儲、通信、消防、國防、種植業、製造業、畜牧業、房地產、建築業、採礦及採石等相關領域了解繩網技術參考,又可作為相關專業學生的教學參考書、工人或科技工作者的培訓教材等。

李陵申、蔣士成、俞建勇、王淑玲、蔡小平、宋烜懿、沈明共同啟動了中國繩網信息網的正式上線發布。中國繩網信息網將致力於繩網「窄行業」拓展「寬」應用,開闢信息交流平台,加強中國繩網行業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反映國內外繩網行業的發展動態,共享繩網產業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市場應用需求變化的信息,傳播繩網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新標準、新需求,推動繩網產業鏈的新時代發展模式。

在會議掀起高潮的高峰對話環節,繩網分會秘書長馬海有邀請蔣士成、宋烜懿、李桂梅、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院長喬英傑、沈明訪談高性能繩網產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蔣士成表示,繩網產業的工程進步、高端應用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他建議進一步加大科研力度,促進產學研和上下游互動,發展差別化功能化產品。

宋烜懿介紹,繩索救援是國內外應急救援必不可少的一環,無論是無人機搜救、水下打撈、消防救火,還是保障工況安全、家庭平安。我國引進救援技術十餘年,儘管高端標準還掌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但是從本世紀初非典、地震「缺鹽少油」的救援,發展到如今的數萬億救援規模,亦可見應急產業的發展縮影和發展成績。在現階段高質量轉型的機遇期,應用產業無疑是朝陽產業,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強產業集聚、創新集聚,形成完善、全面、精良的產業布局,服務於國家社會經濟建設對應急產業的要求。

李桂梅談到,繩網子領域占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不足10%的份額,但卻是發展悠久的一個子領域。尤其是,2016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繩(纜)網分會成立,讓這個不大份額的子領域有了組織,在行業乃至國家層面可以發聲有了話語權,而且這個子領域在十三五等國家政策中也有了存在的身影,這些都讓業界感受到繩網產業的創新氣息撲面而來。她建議,繩網企業要積極關心研究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協會將給予企業科技、標準、獎項等等的服務與支持,真正讓企業體會到政策就在身邊實踐應用的貫徹與呼應。

喬英傑針對繩(纜)網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應用的情況做了介紹。繩網在海洋工程中大有應用,他希望在協會支持,高校與企業產學研合作的過程中,共同承擔課題,共同解決難題縮短產品研製周期,提高研發質量,更好地配套海洋船舶的新興產業。

沈明表達了對這個產業的錚錚熱情與拳拳期待。他說,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繩網企業近萬家,卻高端(產品)匱乏、低端(產品)同質,面對繩網可以拓展到無限廣泛的應用領域的前景,沈明提出要規範市場,提升產業新水平;衝破思想,創新發展特色化;協作服務,拼搏有質量生存。

在22日提前召開的2018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繩(纜)網分會第一屆三次理事會上,沈明做了工作報告,選舉了理事、副會長,討論了分會工作事宜。李陵申在最後總結時也提出,下一步分會要做好幾方面工作:一是提升影響力,形象展示和窗口;二是提升創新力,重視研發和科技,傳統產業和民營企業應是自強不息的代名詞;三是提升品牌力,什麼品種都要做到最好,集聚社會資源辦大事。

本次泰山峰會邀請到了一批產業鏈各個領域的專家做交流報告,會議還特別安排了繩網領域科技成果展示。可謂專家雲集,內容豐富。諸多精彩報告還在進行中,24日還將開展繩網全產業鏈新品發布與對接交流會,纖維繩索術語國家標準專題討論會。相信一系列的活動將有助於繩網產業的能力建設,共同推動繩網產業快速轉型升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織服裝周刊 的精彩文章:

2018年上半年化纖行業運行分析與預測出爐
明明可以靠「顏值」,第八屆中國毛衫文化節卻拼實力!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