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往事|20年前的保定街巷:東大街、西大街……

往事|20年前的保定街巷:東大街、西大街……

原標題:往事|20年前的保定街巷:東大街、西大街……





本期微信由保定·河北匡合律師事務所特約編髮。匡合:匡扶正義,合作共贏。

20年前,大概是1998年的秋天,在保定開始舊城改造的時候,許多老城區的建築面臨徹底拆除。那個時候的黑馬(畢冰賓)先生,用自己的相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資料。



本期刊發的主要是東大街、西大街,為了便於回憶,配上圖片。


1、東大街


東大街位於原南市區紅星路街道辦事處西北偏南650米附近的位置。該街東西走向,東起環城東路(今長城北大街),西至新北街南口(俗稱稅務角,今蓮池北大街),長713米,寬4米,瀝青路面。原駐有保定織絨廠、保定葯械廠、大舞合影劇院等單位。



這段東大街,具有當時的元素。紅門上面似乎寫著「拆」字。請您來判斷,這是東大街的哪一段?



「保定市工商業聯合會」(簡稱市工商聯)的牌匾,標明了這裡是東大街上稅務局至大慈閣的路南的一段。


那個時候,市工商聯的這所古建,建築紋飾精美。



這也應該是市工商聯附近吧。



這段似乎是東大街大慈閣東側路北的位置,現在是著名的花家肘子吧。



這段不知道是哪裡。



據說,這裡也是東大街。不知道對不對?


延伸閱讀歷史上的東大街

該街為舊城區貫穿東西城門的主要街道,因位於舊城區東段,故名東大街。該街曾駐有保定府通判署、河鹽捕局、湖廣會館、曾國藩祠(民國年間一度為戲院和河北印刷所、大河日報社、河北晨報社),還有1920年建的基督教安息會和三晉會館(日偽時期為保定電影院、日本投降後為四維劇校校址,後為保定織絨廠),民國年間陝西督軍閻相文公館(日偽時期為保定道公署,國民黨時期為保定專員公署,1948年一1958年為中共保定市委機關駐地),路南駐有清代後營守府(宣統年間以後為工商聯合會)、保仁水社(宴樂園飯莊曾駐此),民國年間建的省會警察局兩級小學校,位於大慈閣北邊。


2、西大街


西大街位於原北市區和平里街道辦事處南偏470米,東西走向,東偏南,西偏北。該街東起東大街(稅務局),西至環城西路(今恆祥北大街),路長846米,寬1.5米,瀝青路面。曾駐有六味齋熟肉店,市新華書店機關供應部,西大街第一(樂仁堂)葯、第二(萬寶堂)藥店,稻香村食品店第一、第二門市部,紅旗、人民照像館,市食品工業公司,市信託公司及一、二門市部和批發部,還有牙科門診部、按摩門診部、義春樓飯莊、西大街百貨商店、市機電公司等單位。



那時候的西大街,人來人往。圖中可見刻字、配鏡等店鋪,兩個馬尾辮的姑娘,騎三輪車的中年男人,騎車帶人的小伙兒。



請您看看,這是西大街哪一段?從「光學儀器廠眼鏡總店」和「古城縫紉設備商店」判斷,應該是西大街城隍廟至萬寶堂(靠近永華路口)那一段吧。



這張照片的位置應該是上面那張圖片中臨近的位置吧。


銅字、刻字,勞保用品,店鋪招牌真不少。圖中推車而來的老者,是撿拾雜物,還是烤白薯?



這張圖片,和上面圖片是同一角度,只是多了「萬達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的條幅。



西大街新華書店,印象中是天華市場斜對面吧。



這張感覺是西大街稻香村。



這張是西大街什麼位置?


這個建築不知道是西大街哪裡?



懇請熟悉「三利物資供應站」的朋友指認一下啊。



這段街巷有茶莊和鞋料店,希望您能夠辨認啊。



這段有「三利物資」,也有「勞保用品」和「壽衣店」,希望大家辨認啊。



不知道這是西大街哪一段。


這張是西大街和帥府衚衕交叉口的東北角吧。感覺看到的左側樓房是在帥府衚衕上。


延伸閱讀歷史上的西大街


宋淳化年間建此街,因位於城區西部,是通往西城門的干街道,故稱西大街。


這條街的177號院,為清朝建的賢良祠。是1924年首建「中共保定市委」地下黨組織駐地。此街元代建有順天管府。明代駐有巡撫行台署(北察院),保定總監軍署。駐有直隸總都署(雍正年間遷至今裕華路)、錢穀道署(即八府守道署、布政使司署、藩司署)、藩庫廳(含馬號、草場營坊)、參將署、城守營、前營游署、保定府清軍同知署。民國年間駐有范陽觀察使、保定道尹公署、法政學堂、第二模範學校。日偽時期駐有日本憲兵司令部。國民黨時期駐有警備司令部。解放後駐有省公安廳和中共保定市委。宋代寧四年(1071年),建有保州州學。明代嘉靖十年(1531年)建有二程書院,後改為金台書院。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建上谷書院。民國年間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後遷楊淑衚衕)、河北銀行(1938-1948年)和瑞生利、永興、本利源、德成銀號等金融貨幣單位。



建國前,此街商業繁榮,有天下第一樓(商場),宴樂園飯莊、樂仁堂、萬寶堂老藥鋪、槐茂醬園(見上圖,曾經位於永華路與西大街十字路口東北角)、金銀首飾樓、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曉鍾書局、群玉山房、永裕恆綢店、稻鄉村食品店等聞名的店鋪。還有基督教青年會(1912——1916年)、救世軍(1920年建)。有為革命事業做出重大獻的協生印書局和保定晨報社。日偽時期,原第一樓東邊有民辦的罡風雜誌社。日本投降後,在天華市場東邊有保定青年雜誌社。


西大街居委會駐該街副166號。


拍攝者黑馬先生介紹


黑馬,在《現代漢語詞典》的注釋是:「比喻實力難測的競爭者或出人意料的優勝者」。本文中,「20年前的保定」的拍攝者黑馬先生,是翻譯、編導、寫作者。他本名畢冰賓,1960年生於靴城保定,山東籍,現居北京。曾在向陽小學、保定三中、河北大學求學,後在福建師範大學獲英語碩士學位。


畢冰賓先生曾作為英國諾丁漢大學勞倫斯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美國勒迪希國際寫作之家訪問作家,在德國、澳大利亞和捷克的大學開過講座。出版勞倫斯作品譯文十餘種,包括《虹》《袋鼠》《戀愛中的女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勞倫斯文藝隨筆》《勞倫斯散文》和《《勞倫斯中短篇小說集》;另翻譯有《勞倫斯傳》和《勞倫斯繪畫》。著有長篇小說《孽緣千里》和《混在北京》,兩書均在德國出版德文版,書名分別是Das Klassentreffen和Verloren in Peking;學術著作為《勞倫斯敘論集》;散文隨筆集有《心靈的故鄉》《情系英倫》《名家故居仰止》《寫在水上的諾貝爾》和《揮霍感傷》等。文學採訪錄為《文學第一線》。紀實作品集有《國際倒爺實錄》。《混在北京》改編成同名電影后獲第19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畢冰賓先生在河大南院外文系樓前留影。


2015年出版《勞倫斯文集》和《混在北京》插圖版(人民文學出版社);隨筆集《我們一起讀過的勞倫斯》。


2016年出版散文集《北京的金山下》和《我的保定,你的諾丁漢》。2017年出版散文集《我的文學地圖》。


01


02


《靴城往事》感謝朋友支持

謝謝您的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靴城往事 的精彩文章:

往事|50年前,解放軍炸出滿城漢墓……

TAG:靴城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