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整體上來看,中國文化占量最重之一的就是莊子了!

從整體上來看,中國文化占量最重之一的就是莊子了!

千年前莊子舉起山林中一根無形藤蔓為權杖,就此打破了看待事物的絕對立場。莊子的懷疑是敢於說「不」的自由與勇氣。他的「換位思考法」隱隱出現了千年後「相對論」的影子。真理沒有絕對真理,「辨也者,有不見也。」對絕對真理者發出的挑戰,懷疑被說出除了需要思想,更需要質疑權威的勇氣。他顛覆著既有的話語體系,乃至於顛覆人們對日常語言和邏輯的絕對信念。

構成宇宙的最基本要素是空間和物質,時間只是物質運動的先後次序,最早關心宇宙的都是哲學家。古希臘,偉大的先賢們連近視眼鏡都沒有,卻想找到組成世界的最微小元素是什麼。當我們認為科學理論超級枯燥時兩千多年前,有個叫做朱漫的人,他變賣全部家產去跟著名的大師支離益學習屠龍術,辛辛苦苦學習三年學有所成,才發現世上並沒有什麼龍可屠。

記下這個故事的人是莊子,屠龍術因此被當作好高騖遠的典型嘲笑了兩千多年。但站在歷史中評判如今的科學理論:相對論、量子論、超弦理論哪一個不是屠龍術呢?人們沉迷於用出世之道行入世最舒適的通達之路,用白日的焰火慶生而為人的喜悅。這是一個接一個時代的結果,人們追逐著超過朱漫的褒獎和推崇,卻永遠不會成為屠龍武士,甚至連「堂吉柯德式」的騎士都是時代異變中的意外。

中國傳統文化的弱項是邏輯上的形式化,多以詭辯替代邏輯。莊子批判懷疑了真理的絕對性,提出了「彼出於是,是亦因彼」。泰山不算大,秋毫之末也不應算小。「見他」同是「高超。」莊子的懷疑論是一種語言懷疑論。莊子並沒有說「道」是完全不可知的,但他說「知者不言」,可見他所要懷疑和否定的,只是這個「言」,是人們用「言」來作出的「是非」、「彼此」、「然否」的判斷。

所以莊子的懷疑主義只是作為一種懷疑和否定的方法,卻沒有如何尋求實現多樣真理性的更為重要的後半句。太多人只是試圖將莊子的路重新再走一遍,更多的人,並不清楚自己行在什麼路上,也不關心將去往何處。保守者眷戀昔日時光的「榮耀」,浪漫主義者希翼黃金未來的「璀璨」。人們擁簇著,或前或後,唯獨忘了是行在「今日」的路上。今日只剩可得的一粥一飯,一衣一物,也只剩這些「一一物明」,物因人的慾念與追隨反倒比人心更明確明朗。

而人類優化的進程,並不會記得如魚得水,如何順應而生,只是寥寥幾筆將這種智慧大部分納入了生存法則的小智慧中。他理應不僅僅被稱為「生活」的智者,卻轉身成為飛到曠野之上,藏到山巒樵林的「隱士」,企盼「可騰雲駕霧,長生不老」的「一代宗師」。

對於自然的關心,對於萬物的關心,在「虛幻」「模糊」的我之下,是意象,是陪襯,是萬物眾生,也不過是萬物種種。他所關愛的自然種種,僅在於尋求自我心理位置時,才拿來一用。自然萬物最終成為煉丹人的佐材,青銅丹爐里一縷青煙。對死的重視,成為對生而苟且的推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欣寶愛文化 的精彩文章:

字母詞大量進入漢語 這會影響漢語本身的純潔性嗎

TAG:欣寶愛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