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突破「卡脖子」問題!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

突破「卡脖子」問題!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

歷經6年半建設,8月23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在廣東東莞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這標誌著我國成為繼英美日三國之後,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

《科技日報》報道稱,該項目的投入運行,對我國探索前沿科學問題、攻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8月23日在廣東東莞市大朗鎮拍攝的中國散裂中子源主裝置區。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什麼?

央視新聞報道稱,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介紹說,中國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材料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

例如,我們可以利用散裂中子源來研究大型金屬部件的殘餘應力,這對提高高鐵關鍵部件和航空發動機部件的性能,以及核電站部件的服役性能十分重要。此外,可燃冰、磁性材料的研究,以及化學反應催化劑的原位研究等,都可以使用散裂中子源。

中國散裂中子源於2011年9月開工建設,工期6.5年,是由中國科學院與廣東省共同建設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內容包括一台8千萬電子伏特負氫離子直線加速器、一台16億電子伏特快循環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以及三台供科學實驗用的中子散射譜儀。

8月23日,記者在廣東東莞市大朗鎮參觀拍攝中國散裂中子源快循環同步加速器。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突破「卡脖子」問題

8月23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並將對國內外各領域的用戶開放。這一設施將為諸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平台。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的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複的驗收指標。裝置整體設計先進,研製設備質量精良,靶站最高中子效率和3台譜儀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國散裂中子源90%以上的裝置設備為自主研發並實現國產化,填補了我國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材料、生命和能源等科學領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手段。

《科技日報》報道稱,它的投入運行,對我國探索前沿科學問題、攻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自2018年3月試運行以來,中國散裂中子源裝置運行可靠穩定,首期3台譜儀已完成10個用戶單位16個研究組的21個樣品實驗,並取得首批重要科學成果。這些實驗都是針對國家重點發展領域,充分發揮了中子散射的特點,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代表性,涵蓋了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個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發領域,如鋰離子電池材料、稀土磁性、新型高溫超導、功能薄膜等。

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重大跨越。

未來,中國散裂中子源將著力確保裝置高效、穩定、可靠運行,加強國內外開放共享。同時,為滿足交叉科學前沿研究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迫切需求,中國散裂中子源將不斷完善和改進裝置性能,儘快啟動後續譜儀建設和功率升級工作。

目前,全球共建成4個散裂中子源裝置,其餘3個分別為英國散裂中子源(ISIS)、美國散裂中子源(SNS)和日本散裂中子源(J-PARC)。

中國散裂中子源靶心全貌 @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台軍「戰略飛彈」雄風2E再遭谷歌地球衛星照片曝光
坦克兩項半決賽:俄羅斯成績驚人排第一,中國出線情況樂觀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