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和他的藍色 Yves Klein

他和他的藍色 Yves Klein

AOYAMA Visual Art

|Yves Klein|

Yves Klein(France,1928-1962)

1947年夏天,法國藝術家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剛滿19歲,他和兩個朋友:詩人克魯德·帕斯卡爾,藝術家阿爾芒·費爾南德躺在尼斯的海灘上,開玩笑想要瓜分世界。

費爾南德選擇了土地,帕斯卡爾包攬了空氣,克萊因則希望擁有藍色的天空, 成為藍天的主人。

後來,他真的成為了一種藍色的主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Klein和他的藍色。

藝術家的想法總是奇奇特特,時而不羈時而浪漫時而中二。

Klein的雙親都是藝術家,在藝術氛圍中成長的Klein,最初的志向卻是航海,去商船上謀生。他對柔道十分感興趣,獲得黑帶四段,算得上是當時歐洲水平最高的柔道高手。(還一度開辦了一所柔道學校)

他為了體驗飛翔和失重的感覺,從巴黎郊區一棟樓房的二樓窗口縱身躍出。名曰:墜入空虛。

1960《墜入虛空》

1957年他的藍色系列個展開幕, 他找人在巴黎放了1001個藍色氣球,並將這個舉動命名為「空中雕塑」。

1957 sculpture aerostatic, paris

他是身體藝術的首創者,三位沒有穿衣服的模特在他的指揮下,在只有一個音色的音樂里,將克萊因藍塗抹在身上,將身體的痕迹印在畫布上,號稱anthropométries作畫方式。最後形成我們所見的《人體測量》。

他曾將剛畫完但是尚未乾透的畫作罩在車頂上,以每小時一百公里的時速沿著法國七號國家公路一路往南開,讓「速度所產生的風,雨和太陽在表面上留下它們的痕迹」。

最後折騰成的畫被他命名為《宇宙的產生》(Cosmogonies)。

1960 COS 2

1960 COS 33

他還瘋狂地把身邊的一切都變成克萊因藍,屋頂、雕塑、海綿、地球儀,甚至是空間,還有精神。

1956-57 Petite Vénus Bleue

1959 Untitled (Sponges)

1962 Globe terrestre bleu

就是這樣一位不可思議的青年,創造了號稱「世界上最純凈藍色」——克萊因藍,風靡時尚圈至今。(沒錯,就是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

1960 Untitled (Blue Monochrome)

「藍色代表的是天空、水和空氣,是深度和無限,是自由和生命,藍色是宇宙最本質的顏色。」

Klein對藍色有著深深的迷戀。

19歲他就幻想在天穹的另一邊簽下自己的名字,將藍天當作他的作品。也是因為喜歡大海的蔚藍,才就讀商船學院學習航海。

1956年,在尼斯度假時,Klein在一位化學家的幫助下合成了一種獨特的天青石藍色。

從1957年開始,他只用藍色創作。

1960年,他為這種顏色申請了專利,被命名為 「國際克萊因藍」(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簡稱IKB)。

他終於成了一種藍色的主人。

1955 Untitled Blue Monochrome (IKB 44)

1957 IKB 64

1956 Untitled Blue Monochrome

1957 Blue Disk

1957 Monochrome bleu sans titre (coulée) (IKB 38)

1957 Monochrome bleu sans titre (IKB 27)

Klein相信,只有最單純的色彩才能喚起最強烈的心靈感受力。

一些藝術家使用各種色彩以求獲得藝術生命力,而Klein寧願回歸單純。

1957 Monochrome bleu sans titre (IKB 35)

「克萊因藍」的RGB 比值是0:47:147,但是明確的數據並不能減少人們面對它時那種震驚。

藍色本身象徵著天空和海洋,象徵著沒有界限,又因為「克萊因藍」太過純凈,以至於很難找到可與之搭配的色彩進入人們的視野,因此,它的衝擊力格外強烈。這種藍被譽為一種理想之藍、絕對之藍,其明凈空曠往往使人迷失其中。

Klein曾說:「表達這種感覺,不用解釋,也無需語言,就能讓心靈感知——我相信,這就是引導我畫單色畫的感覺。」

1957 The Wave

1957 monochromes

自誕生起,克萊因藍無孔不入,進入所有的領域,像天使一樣,無人可以抗拒。

時裝 Lacoste AW 2015

社區空間設計 「second home」

概念性裝置 他的房子和她的房子

Airbnb舊金山總部內飾空間

L.A Sunset 茶几

沉浸在高貴深邃的克萊因藍里,我們彷彿進入了冥想的空間。

回顧20 世紀的藝術史,就藝術家的根本特徵而言,沒有誰比Klein更像「藝術家」的了。

其作為藝術家的重要性在於:不是由於藝術的「美」的價值,而是由於其徹底叛逆的遺世獨立、卓而不群的性格。

換言之,藝術家的主要創造物,不是別的,而恰恰是藝術家自身。

可惜天妒英才,他只活了短短34歲。

Klein的成功並非堅如磐石。

權威的《藝術新聞》(ARTnews)雜誌不無侮辱性地將其藝術評價為「青少年階段的達利」,當時在法國和歐洲大紅大紫的Klein幾乎無法見容於紐約的藝術界。

更加殘酷的不幸還在後面。1961 年7 月,Klein「人體測量」系列作品中的部分作品,被許可在《單交響曲》的伴奏下,將作品完成的場面拍攝成紀錄電影——實際上是把發生在一年前的藝術事件進行再現。

誰知在Klein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影片的主要部分被抽空、肢解,就連主題音樂也被掉包。最後,這個面目皆非的「紀錄片」被改頭換面地嫁接在一部專門以冷嘲熱諷的態度暴露形形色色的恐怖和瘋狂的美國電影《世界的殘酷》中。

直到1962 年5 月,Klein出席在康城舉行的首映式的時候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三天後,藝術家心臟病猝發。緊接著,是第二次致命的複發。

1962年6 月6 日,他以34 歲的英年離開了這個世界。

?

(部分資料整理於網路/侵刪)

AOYAMA Visual Art

生命本身並不屬於我們

但我們的感覺讓生命屬於我們

想像力是感覺的交通工具

張開想像的翅膀

我們可以獲得作為絕對藝術的生命


Yves Klein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山視覺 的精彩文章:

TAG:青山視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