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謝風流滿晉書——說說東晉大貴族王謝家族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謝風流滿晉書——說說東晉大貴族王謝家族

原標題:舊時王謝堂前燕,王謝風流滿晉書——說說東晉大貴族王謝家族



東晉由皇族和各家大貴族共同支撐,頗有貴族民主色彩,皇權受多方制約,不能為所欲為

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士族,位居晉代四大豪門「王謝桓庾」之首,是中古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之譽。琅琊王氏開基於兩漢時期的琅琊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鼎盛於魏晉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南朝以後走向衰弱。其著名人物包括西晉時期的王戎、王衍,東晉時期的王導、王敦、王羲之、王獻之等等。


王戎、王衍、王敦、王導,都是堂兄弟。魏末晉初的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雖有盛名,為人卻很小氣,後來任西晉司徒,他的堂弟王衍,是西晉末期的司徒、太尉兼尚書令,又兼領太傅,王衍是著名的清談家,以清談誤國著稱,他率領的最後一支西晉軍隊十幾萬人,被羯族石勒部隊圍殲,王衍等官員被俘,石勒召見他,他還推脫亡國的責任,石勒對王衍的狡辯很氣憤,乘夜派兵將王衍等西晉官員活埋。


另兩個堂弟王敦、王導,則有為得多,他們南渡,輔佐琅琊王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氏兄弟權勢很大,人稱「王與馬共天下,」 王敦任大將軍、江州牧,封漢安侯,掌控長江中上游的軍隊,統轄州郡,自收貢賦,對東晉政權造成極大威脅。晉元帝司馬睿重用劉隗、刁協與之抗衡,王敦以誅殺奸臣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誅除異己,拜為丞相,進爵武昌郡公。他又移鎮姑孰,自領揚州牧。並再次起兵攻建康,不久病逝于軍中。時年五十九歲,王敦死後叛亂被晉明帝平定。


再說王導,他與王敦不同,他早年就與琅玡王司馬睿友善,後建議其移鎮建康,又為司馬睿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北方士族。東晉建立後,拜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與王敦一內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王敦之亂」時,王導拒絕王敦欲廢晉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王敦之亂」平息後,王導又受晉元帝遺詔輔立晉明帝,其後進位太保。晉明帝駕崩後,王導與外戚庾亮等共同輔政。庾亮不聽王導等人的勸諫,執意征歷陽太守蘇峻入京,致使其舉兵反叛。「蘇峻之亂」平定後,王導駁斥眾人企圖遷都的想法,穩定了局勢。此後王導聯合太尉郗鑒繼續執政。王導雖與重臣陶侃、庾亮矛盾重重,但終無大亂,基本上相安無事。晉成帝在位期間,王導去世,年六十四,追謚「文獻」,葬禮規格同霍光、司馬孚相等,為東晉中興名臣之最。王導善書法,以行草最佳,他學習鍾繇、衛瓘之法,進而自成一格,在當時有很高的聲望。

王導的子侄輩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王羲之歷任東晉的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右將軍,人稱王右軍。


晉元帝要到洛陽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現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裡面去了。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刺蝟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導執政期間,同樣出身豪門的太尉郗鑒想要為女兒擇婿,聽說司空王導家子侄甚多且英傑輩出,於是一天早朝後,郗鑒就把自己擇婿的想法告訴了王導。王導說:「那好啊,我家裡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裡挑選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誰,我都同意。」郗鑒就命心腹管家,帶上重禮到了王導家。王府子弟聽說郗太尉派人覓婿,都仔細打扮一番出來相見。尋來覓去,一數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領著郗府管家來到東跨院的書房裡,就見靠東牆的床上一個青年人袒腹仰卧,對太尉覓婿一事,無動於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對郗太尉說:「王府的年輕公子二十餘人,聽說郗府覓婿,都爭先恐後,唯有東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著若無其事。」郗鑒說:「我要選的就是這樣的人,走,快領我去看。」郗鑒來到王府,見此人既豁達又文雅,才貌雙全,當場下了聘禮,擇為快婿,此人就是十六歲的王羲之,「東床快婿」一說就是這樣來的。


王導的另一個子侄輩王彪之,任東晉的尚書令、護軍將軍,晉簡文帝起用他和謝安,有力地阻擊了桓溫企圖篡位的野心。


琅琊王氏是東晉四大家族之首,同時,還有另一家王氏家族,即太原王氏,雖不如琅琊王氏有名,但也有一些作為,太原王氏的王述之、王坦之父子,其中,王述之任尚書令,而王坦之成人後,任北中郎將,他也與謝安一起抗衡桓溫。琅琊王氏雖然與太原王氏毫不相干,非親非故,不過,在上古時期,他們還是同出一源的,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共同祖先是東周靈王的太子晉的後代,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任司徒,時人稱為「王家」,子孫遂以「王」為氏。宗敬居住於洛陽,其後代有一支遷到秦國,太子晉的十八世孫為王翦,王翦與其子王賁、孫王離,是為秦國王家將三代,是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功勛之臣。秦末,王離被項羽所殺,為逃活命,王離的長子王元遷於琅琊郡,次子王威遷於太原郡,其後代分別形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

西漢昭、宣時期,王元四世孫博士、諫議大夫王吉居住於臨沂縣,成為於史可考的琅琊王氏的始祖。琅琊王氏於南梁時期侯景之亂中衰落。


至於太原王氏,除了王述之、王坦之等一部分以外,太原王氏大部分一直居住於北朝,沒有南遷,從北魏到隋唐都非常顯赫,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等七族並列為五姓七族高門。不過,這些北方大族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期曾遭到帶有民族歧視性質的毀滅性打擊,後來才慢慢恢復。


說過了王氏,再說說主持贏得了淝水之戰的謝氏。東晉帝國各大家族中,陳郡謝氏無疑是最為出眾的一家,與王氏同為東晉的頂級門閥。陳郡,有時為陳國、淮陽國、淮陽郡,包括現在豫東、豫南及安徽部分地區,轄十二縣,陳郡謝氏、 陳郡殷氏、陳郡袁氏,同為魏晉南朝時的重要士族,其中,謝氏出自陳郡陽夏縣,即現在的河南太康縣,。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以謝安為首的謝氏家族為東晉大勝立下不世奇功,奠定陳郡謝氏為東晉以及南朝各政權的頂級士族、門閥領袖。陳郡謝氏是繼琅琊王氏、高平郗氏、潁川庾氏及譙國桓氏之後、東晉的最後一個士族領袖,此後,由宋至梁,謝氏一直是士族領袖。


陳郡謝氏還出了許多文學貢獻與藝術才能都很出眾的傑出人物。東晉四大豪門「王謝桓庾」,南朝四大豪門「王謝袁蕭」,謝氏都是居於第二位。陳郡謝氏興起於曹魏,衰落於南梁,至南陳時亦有人出任高位,但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南梁時期「侯景之亂」,使得陳郡謝氏與很多士族一樣走向沒落,在南朝四大僑望之中只有蘭陵蕭氏繁盛到唐時期。


陳郡謝氏起源是曹魏的典農中郎將謝纘與其子謝衡,自他們開始,陳郡謝氏開始崛起。西晉永嘉之亂爆發,衣冠南渡,謝衡之子、西晉官員謝鯤、謝裒(音POU,二聲)、謝廣三兄弟,率族人,隨琅琊王司馬睿來到建康,司馬睿建立東晉,是為晉元帝。謝氏兄弟中的弟弟謝裒,原為琅琊王司馬睿王府中的掾吏,處理文書,作為司馬睿的親信,南渡後,成為東晉的參軍,擔任軍職。

東晉版圖,是幾十年前征服孫吳政權得來的江東地區,司馬氏對江東人民始終心懷疑慮。江東土著離心離德,靠不住,如同現在的台獨分子,因此,司馬氏需要依靠與他們司馬家族同為南渡北方人的王謝家族。


謝家三兄弟,其中,大哥謝鯤,一子一女,兒子謝尚,任鎮西將軍、豫州刺史;女兒謝真石,封為尋陽鄉君,謝真石的女兒褚運算元是晉康帝司馬岳的皇后,褚運算元曾三次臨朝聽政,東晉共十一任皇帝,她經歷了六任皇帝,臨朝稱制總共約四十年,權勢很大,活了六十一歲,這在古代,屬於高壽。


二哥謝裒,共六子,分別是,謝奕、謝據、謝安、謝萬、謝石、謝鐵。


這裡重點說說謝裒的子孫,他的兒子中,長子謝奕,任安西將軍、豫州刺史,他的四個女人,阮容、王氏、程氏、柯氏,生八子四女,其中最著名的是女兒謝道韞和兒子謝玄。謝道韞是謝氏家族著名的才女,謝玄則在謝安的主持下打贏了淝水之戰。謝玄的孫子謝靈運,是南朝宋時期傑出的詩人、文學家、旅行家、道家,劉宋代晉後,任永嘉太守,後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四十九。謝靈運少即好學,博覽群書,工詩善文,其詩與顏延之齊名,並稱「顏謝」,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山水詩派。

三子謝安,司徒,太保、都督十五州軍事,在他主持下,晉軍在淝水之戰中獲勝,保住了漢人衣冠文化,謝安居功至偉。他兩個兒子,謝瑤、謝琰。


五子謝石,任征討大都督,統率前線戰事,為謝家第一將,與侄謝玄、謝琰等大敗前秦苻堅於淝水。以功升為中軍將軍、尚書令。


王氏家族中的王羲之,與謝安是同輩好友,比謝安大一些,是謝安的大哥,早期謝安喜歡清談,不願出山,王羲之力勸謝安出山擔負國家大事。


謝安把侄女、才女謝道韞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關於謝道韞的故事不少,南朝宋的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世說新語》中有這樣的故事,謝道韞在娘家時,謝氏家族聚會,此時大雪,大家圍著火爐,看著院子里的雪景,詩興大發,謝安和子侄們討論如何比喻雪花,謝據的兒子謝朗是武將,說道,「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則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眾人的稱許。


後來謝道韞出嫁,丈夫王凝之是王羲之的次子,比較憨厚,在盧循孫恩之亂時,王凝之任會稽內史,但守備不力,他迷信道教,面對強敵進犯,不是積極備戰,而是閉門祈禱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塗炭。謝道韞勸諫了丈夫幾次,王凝之一概不理,謝道韞只好親自招募了數百家丁天天加以訓練。孫恩破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殺害。謝道韞目睹丈夫和兒女蒙難的慘狀,手持兵器帶著家中女眷、家丁奮起殺賊,謝道韞親自殺敵數人才被抓。孫恩因感其節義,故赦免謝道韞及其族人。孫恩之亂平息後,謝道韞在會稽獨居,終生未改嫁。


王謝之盛,唐中期詩人羊士諤在他的名作《憶江南舊遊二首》中寫道: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曾作江南步從事,秋來還復憶鱸魚。


東晉之後,南朝宋齊梁陳,大部分時間仍然是世家大族很有權勢,其中,蘭陵蕭氏先後建立了蕭齊、蕭梁,但是,蕭梁時期爆發的「侯景之亂」,不但摧毀了蕭梁統治,也摧毀了大部分南朝世家大族,只有蘭陵蕭氏的一部分,後來因與隋楊聯姻的過渡,其影響力才得以一直持續到隋唐時期。唐中期,詩人劉禹錫來到金陵,寫下名作《烏衣巷》,感嘆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話說大地七千年 的精彩文章:

漢獻帝兩次恢復漢帝國的機會
強大的後周為何失國於趙匡胤?如果柴榮活到六七十,歷史將會是怎樣的?

TAG:話說大地七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