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割腦袋領軍功的刀長啥樣?盤點三把宋代作戰生存兩用手刀

古代割腦袋領軍功的刀長啥樣?盤點三把宋代作戰生存兩用手刀

前段時間,冷兵器研究所發表了《秦軍小兵真能靠砍人頭實現逆襲嗎?說說你不知道的秦國首級軍功制》《割首級又怕被反殺,古代戰場上的士兵都是如何搶人頭的?》兩篇介紹首級軍功制度的文章。不少讀者發出了這樣的疑問:那麼古代軍人到底用什麼刀來割首級換軍功呢?今天,冷兵器研究要要向大家介紹的是三把戰鬥生存兩用還能客串切腦袋任務的宋代刀。

第一把:宋代手刀

刀刃根部不開刃

刀背細節

全長37.5到37.8cm,刃長30.5cm。根部寬2.5cm到2.6cm之間,頭部寬2.9cm到3cm之間,最厚處9毫米到10毫米,刀頭的刀背厚2到3毫米。刀莖4.2cm長,最厚處不在握把,而在握把往刀莖方向兩厘米處,6到7cm厚;最寬1.4cm,最窄9毫米,刀箍直徑2.3厘米,刀箍長3.2到3.3厘米。

這把刀的特點在於身為一把隨身的「工具刀」,靠近握把一側不開刃。這樣的設計估計是有格鬥需求的。藏家告訴我,這把刀本地出的非常多,單純作為工具刀不好解釋,而且出水位置多隨戰刀一起,很可能是宋代武人隨身攜帶的「解首刀」

第二把:單面瓦宋手刀

凹磨細節

刀莖在平磨的一面有明顯凹陷,全刀無明顯寬窄變化。單面是目前所有研磨法子中最容易磨鋒利的。

全長51.5厘米刃長34.6厘米,莖長16.5厘米。根部寬2.9厘米,頭部2.9厘米,略外胡,根部厚度7毫米頭部2到3毫米莖寬2.1到2.2厘米,厚度7毫米。最薄初2毫米,重心在握把外10厘米。

此處刀莖最厚

此處為宋手刀重心所在,為握把前十厘米

刀莖在平磨的一面有明顯凹陷,全刀無明顯寬窄變化。單面是目前所有研磨法子中最容易磨鋒利的。

第三把:外弧大反宋手刀

手指處為重心位置

全長53.5,刃長43.5莖長10厘米。刀根部寬2.7到2.8厘米,刀頭寬3.1到3.2厘米,刀莖寬2.1到2.2厘米,最窄六毫米,刀背根部6.5到7毫米,刀頭厚2毫米。刀莖最後6毫米,最博2毫米。重心距離刀柄17.5厘米。

這三把刀都來自微信網友豬糯糯。多為右江上游出水。這些刀有個特點,就是民造,短,鍛造比較精良,但是作為生產用刀不夠順手。它們是有戰鬥功能的刀具。宋代官府管控長兵器,尤其嶺南地區是大宋的嚴打方向,對刀的形制管的很嚴,有一段時間嶺南甚至不能造北方常見的長朴刀。宋代對管制刀具的嚴管是延續唐代的。唐代《唐律疏議》中規定,除弓箭,刀,木盾,短矛外,甲胄,弩,長矛,槊等兵器違禁。尤其甲胄和弩更是嚴管。私藏甲一領或弩三張就要流三千里了,弩五張或甲三領就得絞了。

這模特是我朋友而已。我是不會告訴你們我藏了多少箱鐵甲的!哼!

宋代的禁令比較靈活,汴梁城內居民,禁止私自持有任何武器;而其他地區可以持有弓箭、朴刀等武器,以供學藝習武日常防身使用。在嶺南,平民不能持有朴刀,否則治罪。宋朝還對一些剛收復或者平定叛亂的地區進行管制,趙匡胤剛收復江南時,禁止當地平民擁有任何武器,地方政權穩定後禁令撤銷。真宗時,有官員進言稱蜀地平民持弓眾多,應當禁止。而真宗反對,認為弓箭為平民防盜或狩獵所用,不必禁止。在邊境部分地區,因為組織民兵的需要,可以持有矛、弩等違禁品,但禁止帶入內地,且有些時間需要保管在官庫內。

這些不到60厘米的刀具介於官方武器和民用農具之間。嶺南地區的這種東西對比起北方的同類來明顯偏短。首要的原因肯定是武器的禁令,另一個原因恐怕在於南方的戰鬥集中在山嶺河谷中狹小的船甲板上。不論古代現代,地面戰鬥(械鬥,衝突,爭鬥,怎麼說都行)發生的地方基本都位於等高線發生劇烈變化的區域。比如一望無際的平原,戰鬥就集中在平原上突然聳立的高山,或者釘在平原上扼守水道的堅城;山高林密的地形起伏地方,戰鬥就集中於進出山口外的河口平原。若是連這麼塊山澗壩子河口平原都缺乏呢?水面。水道在古代是最高效的運輸手段,沒有之一。圍繞水道上船甲板的控制權發生的爭鬥就是這種刀最合適的舞台。狹窄空間,長刀拔刀運刀不便,小而重的刀子就顯的很好用。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靈吸怪,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的關鍵秘籍:靠羅馬軍團太說話算話贏得效忠
日本鎧甲真是竹子做的嗎?各國博物館收藏的日式盔甲文物鑒賞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