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鬼節已到,請別忘了拜祭!

鬼節已到,請別忘了拜祭!

「中元節」在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它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合稱為中國傳統的四大祭祖節日。「中元節」俗稱施孤、七月半、鬼節等,是地道的本土文化的產物。也是流行於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考其源流,「中元節」當與中國古代盛行的祭土地、祭祖先有關。古人認為: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大坵埔萬福壇定於戊戌年十月十五舉行下元普渡並施放焰口

從時序上看,七月原是小秋,一些農作物已經成熟待刈,百姓習慣性地依照遺規要舉行祀祖儀式,於是便用新米作祭品,向祖宗報告秋熟豐欠狀況,請老祖宗嘗新,以盡孝思。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書中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因之,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祖先之俗,遂得流傳沿襲到後世。至於民間老百姓將「中元節」稱之為「鬼節」,則是依據傳說中閻羅地府在七月十五之夜,將放出全部鬼魂,故百姓口中流行有「七月半,鬼亂竄」的諺語。另外,凡有新喪的人家,則須「上新墳」,而地方上有的善良群眾還要主動破費錢財,購買香燭紙錢到郊外去祭奠孤魂野鬼。

中元節習俗: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黃河裡放燈壯觀。晉西北的河曲縣城,緊臨黃河。河道開闊,水流平緩。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齊集黃河岸邊的戲台前廣場,競觀河燈。各色彩燈順水漂移,小孩子緊盯著自家的燈能漂多遠。老太婆嘴裡念念叨叨,不斷祈禱。今天的放河燈,已經成為歡樂的活動項目了。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中元節習俗:祭祖

祭祖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彙報並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坵埔微廟會 的精彩文章:

莆田宋至清時期行政區劃介紹

TAG:大坵埔微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