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存在千年,經久不衰

為什麼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存在千年,經久不衰

唐代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云:「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每一位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人,都不會陌生這樣的場景,每到清明節、中元節等祭祀先祖之時,紙錢都是必不可少的。作為民俗事象,「燒紙錢」(四川人又謂之「燒錢紙」)當然是奠祭亡靈的,但為什麼要給死去的人燒化紙錢呢?其中究竟包涵著怎樣的心理動機呢?

根據生者的世界去設想死者的世界,是人類喪葬習俗史上的普遍現象,這實際上反映出活著的人對已死的親戚朋友不已的懷念心理。按照民間最流行的說法,燒化紙錢是為了讓死去之人在陰間仍然不缺錢鈔使用,比如,「苗族按照活人的世界,想像死人所在的陰間,他們相信死者到了另一個地方也要用錢買田買地,於是便在為其象徵性地準備錢財。」今天,有人便戲稱此乃經由「冥通銀行」向死者「匯款」,甚至有開玩笑說這是給死者「打麻將用的」。

所以,《辭海》對「紙錢」的定義是:「祭祀時燒給死人當錢用的紙錠之類。」。除此以外,老百姓中還有一些說法,如在北方,「當人病危,即備好紙錢,待死者彌留之際,急急在屋外焚化,意在賄賂閻王,買通小鬼,放死者回來」;又如在南方「人初死,家屬恐遭野鬼戲弄,有用紙錢等物,向附近廟宇焚燒之俗。燒錢之灰,沿路撒揚,謂之「撒金錢」,乃行賄野鬼之意』。此俗至今在農村的出喪儀式中猶能見到。

一般認為,紙錢是在魏晉之時出現,唐宋之時開始盛行,明清已經穩定,成為中原祭祀風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紙錢》:「積錢為山,以錢送死。」根據《封氏聞見記·紙錢》所說,紙錢是從漢代演變而來的,上古祭祀使用玉器、金器等,漢代則以貨幣取代之,等到紙張發明之後,為了節約,就以紙寓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高句麗王城申遺成功,韓國網友:我就是不服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