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達摩為什麼不留在印度弘法,而要渡海來華?
眾所周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卻在公元1000年前後基本消亡。事實上,佛教在印度的衰落是一個漫長過程。這個過程最重要的轉折點,便是菩提達摩來華傳法。從此之後,印度似乎再也沒出過什麼真正的佛門高僧。
都說佛菩薩是具足三明六通的大覺者,許多證道高僧願舍其一生遠赴各地傳法,可他們為什麼不鞏固好自己的大本營呢?比如菩提達摩,他為何會來中國傳法?
據《佛祖歷代通載》記載,菩提達摩是南印度香至國的三王子,原名菩提多羅。不要認為其出身如何高貴,那只是一個小城邦。他並非如影視形象中放棄王位而出家,事實上是香至王死後才出家學佛。印度是一個講究血統的國家,儘管國家弱小,畢竟是剎帝利王族,所以他學佛的起點比較高。其師傅是印度著名的高僧,付法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羅。
據佛經稱,初菩提達摩得般若多羅傳法,就發下弘法大願。達摩問師:「我既得法,宜化何國?」般若多羅回答:「汝得法已,俟吾滅度六十餘年,當往震旦國(中國)闡化。」
這段話很有意思,所謂佛法,是知識,是教出來的么?顯然不是,佛法是自證得來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知道一點佛學知識就想教化世界?別想多了,我滅度60多年後,如果有機會,你去中國行教化吧。
可為什麼要那麼久呢?須知這是減劫,人壽不足百歲。連佛自己都只活了80歲,師傅還沒死,等他死後60多年沒準自己已墳頭草綠了。
菩提達摩根本沒細想這些,他在意的是:「那裡有傳承佛法的人才嗎?千年之後,佛法還能在那裡紮根嗎?」般若多羅告訴他:「你所教化的地方,獲得佛法智慧之人不計其數。不過我滅度六十年後,那裡會發生劫難,你去傳法時應當注意。」
讓菩提達摩意想不到的是,在震旦(中國),那裡的確會有許多大德高僧,佛法延續千年。可在印度,佛教從此式微,500年後就要滅跡。有人說,二十七祖般若多羅是得道高僧,他早已用天眼神通知曉一切。緣起緣滅,薪盡火傳,佛教在印度的滅亡已是必然,所以他沒有要求弟子固守大本營,留在印度弘法。而是讓達摩渡海來華,並叮囑他如何避劫。
據說,般若多羅當時留下一個偈子,作為讖語:「路行跨水復逢羊,獨自凄凄暗度江。日下可憐雙象馬,二株嫩桂久昌昌。」叮囑他南方不可久留。
67年後,菩提達摩果然渡海東來,到達「羊城」。先在南朝與梁武帝話不投機,最後一葦渡江,獨自赴嵩山少林寺坐了九年枯禪。這是前兩句的寓意,揭示達摩來華傳法的命運。後兩句說的是達摩弘法成就,二祖慧可繼承了達摩的衣缽,不過真正讓達摩之學昌盛的則是繼承其「毛」與「骨」的道副與道育門下。
佛教的覺者,起碼是「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永斷輪迴」的阿羅漢,更勝者自然是佛菩薩。菩提達摩是覺者,經過60多年證悟,他自然明白緣起緣滅、薪盡火傳,佛教在印度衰微與滅亡不可阻擋,故而不論年事已高,100多歲還堅持來華傳法……
歡迎關注本賬號,七葉君將為你分享更多有視角的另類佛經故事!


※法國女孩嫁給中國小伙,法國岳母前來炫富拜訪,之後卻傻了眼!
TAG:笑呵呵的浦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