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細緻檢察生活的誤區

細緻檢察生活的誤區

細緻檢察生活的誤區

我們在生活當中容易走進的十個誤區:

一是小題大做型。有些時候我們一葉障目,一點小事情卻困惑了整個的生活、心態乃至生命的思考和生命價值的衡量,成為內心的不平衡,成為內心對生活的隔閡、距離、冷漠甚至是拒絕。時光遠去,回頭一看,會感覺到只是當時已惘然。

二是心懷忐忑型。總認為自己這也不夠好,那也不夠好,怎麼樣才好,是不是得罪過人,是不是得到足夠的理解和諒解、友好和善待,總是在忐忑。出門在外總懷疑是不是沒有關掉水龍頭,總懷疑自己是不是和別人有距離、有隔閡甚至是有分歧,造成了生活的精神內耗和精神焦慮,總是心懷忐忑。

三是眾人皆醉型。有些時候感覺到為什麼自己不被理解,為什麼自己不被認可,難道別人都錯了嗎,難道別人都醉了嗎?覺得是眾人皆醉我獨醒,其實這種生活方式是錯誤的。

我們每個人都在經過這生活的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每個人都在活出對生活的思考、洞察、改善和希望,感覺到迷茫困惑,認為眾人皆醉,結果自己活成了一場現成的孤立。

四是悲情放大型。有些時候,我們過多的接納了生活的負面情緒,把苦澀注入了生活,把痛苦遍佈於生活,把生活的普通悲歡離合和過往的喜怒哀樂,看成為生活的自我放大。

生活是什麼,看到陽光,看到力量,看到希望,看到光明,用一種積極的態度代入生活中,讓生活情懷滿滿,讓生活未來遼闊。放大悲情的人格,是一種悲情人生的導向。

五是偏執性性格,叫做得失偏執型。就是把生命的價值理解為非成即敗,非得即失,非黑即白,把生活的意義理解成一種對立。其實哪有什麼真正的成功,哪有什麼真正的失敗,它只是考量內心的信念、考驗一個人內心的篤定和堅定。

有些時候來日方長,有些故事在沒有揭開真相之前,它是一個謎底,不要把眼前的生活輸給了自己片斷的武斷、浮躁型的結論。得失偏執者會認為自己必須要成功,或者認為自己已經是失敗,得失偏執型的思維,造成了生活的更多落差,造成了原本可化解的生命對立。

細緻檢察生活的誤區

六是間歇振奮型。少年多努力,人生需勤奮,但是這種努力是一種堅持,是一種恆心,更是一種毅力。有句話說志不可不弘毅也,它是一種擔當,一種責任,一種內心的認定和內心的追尋,從內到外的一種力量,而不是間歇性振奮。

有句老話說,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一曝十寒,不夠堅持,缺乏堅持,全憑興趣在做主。這種間歇振奮型看起來很努力,其實效果不明顯,看起來很努力,結果效果上出問題。

找到自己的定位,看清自己的本分,把握自己的態度,活成自我人生的高質量,需要一種持之以恆,需要一種不改初心。間歇振奮型顯然是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增加了更多的人生苦澀。

七是拖延依賴型。有些時候感覺到人生需要慢生活,生活需要慢速度,心態需要慢下來,但是它誤解成了拖延、依賴和糾纏,貌似是一種佛系生活,其實是內心不夠積極的懶惰狀態、亞健康狀態。

生活有些時候需要直面抉擇,有些時候需要速度抉擇,有些時候需要快速抉擇。那些拖延依賴型在依賴什麼,在等待什麼,在等待一個奇蹟嗎,在等待一個轉機嗎?生活沒有等來的幸福,生活是一種直面面對或者正面挑戰,正面化解或者正在改變。能夠把握更多的主動,能夠凝聚更大的信念,出發吧,少年,別辜負這時光,別辜負這青春在線。

細緻檢察生活的誤區

八是懷疑善良型。自己很善良,自己在努力做著善良,自己在努力做著休閑式慈悲。總是感覺到自己應該更善良,應該選擇善良、認同善良。但是善良需要勇敢和信心,在需要善良的時候,自己又缺乏那種義無反顧的生命果敢果決;在真正需要善良的時候,卻懷疑善良。

現在有個詞叫休閑式放生,認為放生是一種善良,把它變入一種想起來就去做一點。其實放生是內心的慈悲,不在於自己想表達什麼。懷疑式樣善良,當需要善良的時候,卻懷疑;當付出善良的時候,內心還是不夠明亮和果敢。

九是消遣處世型。消遣,不夠積極,不夠明了,不夠洞察。有些時候認為自己是一種隨緣自在、隨緣歡喜,後來才發現,是一種被動、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消遣。

態度不夠端正、心態不夠平和,純粹是在消遣,用一種消遣的態度過著這人生時光。有些時候當挑戰來的時候,自己茫然失措,因為準備不夠充分。

十是情緒盲從型。過多的盲從於自我情緒的表達、氛圍,過多的沉迷於自我情緒的滋味,過多的依賴——乾脆就是靠情緒活著。

生活需要更多的理解、擔待、包容和友善,傳遞更多的生活正能量,向著陽光出發,去化解那些生活的障礙、阻礙和阻隔,去打成和生活的此時此地此刻的良好溝通和情緒表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延參法師 的精彩文章:

警惕負面情緒對生活的黑化
活出生活豐富的意趣

TAG:延參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