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騷擾不斷,如何處置?

騷擾不斷,如何處置?

今天早上在收聽央廣經濟之聲的時候聽到一則消息:全國人均一百多條信息被泄露,加工之後可以賣2000元。一位公安部刑偵局的公安人員表示,「他有一個周末在網站上關注了一些車型,結果到第二個星期,我連續接到了60多個來自各個不同的汽車4S店的推銷電話,能夠準確地說出我的個人信息,說出我關注了什麼車型。上周我也統計了一下我的電話,我接到的所有電話中,大概上一周有60%都是網路推銷電話。有貸款的、買房的、小孩教育的……」

信息騷擾幾時休?

要知道這還是一位公安人員,都面臨著如此多的信息泄露帶來的騷擾,對於我們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又會有多少騷擾也就不言而喻了。其實筆者基本也是每天可以接到數十個騷擾電話和信息,這還不包括每一次接到之後直接拉黑之後的重複打來的已經被後台(自己預裝的監控軟體或者手機廠商本身的監控軟體)直接屏蔽掉的大量電話和信息騷擾。

該公安人員表示,每年我國有1475億條垃圾信息,如果說「全國我們按14億人口來說,每個人平均一百多條,就是說我們在座的各位,可能每個人都有一百多條信息現在已經被販賣到這個犯罪分子手裡。我們偵辦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件數量逐年上升,2016年破案1868起,到2017年就上升到4911起,控制嫌疑人的數量上升幅度更大,從4218人上升到15463人。」

其實,這已經成為一條灰色的產業鏈了。有法院系統的統計數據顯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數量逐年上升。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在2015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中首次出現,這一年的最後兩個月全國各級法院一審審結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有7件,2016年全年326件,2017年1299件,是前一年的將近四倍,今年上半年已經一審審結887件,預計全年超過1600件。

工信部說了,未經用戶同意營銷來電即為騷擾

近日,工信部就騷擾電話治理表示,隨著垃圾簡訊治理工作的不斷深入,騷擾信息的傳播形式呈現出從簡訊向語音轉移的趨勢,騷擾電話問題開始抬頭,現有單純依靠管控通信渠道的做法難以取得進一步的明顯成效,源頭治理亟待加強。工信部聯合十三部委已制定了《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工信部將依託現有全國詐騙電話防範系統,建立對商業營銷類騷擾電話的預警、監測、識別和攔截功能。

我們也了解到,公民個人信息的來源除了黑客入侵,醫療、通訊、金融、物流、房產等行業內部人員泄露之外,還有一些用戶受到利益驅動,主動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一部分是將自己的身份證件、網路賬戶出售給不法者,也有一部分是按照不法者的要求,用自己的身份信息辦理新的銀行卡、電話卡,註冊新的網路賬戶,用來銷售。而這些信息再經過加工整合,原本只值上百元的身份證,搭配上實名認證的手機號、銀行賬戶和網銀U盾,成為「四件套」,可以賣到兩千元。這的確是令人觸目驚心的,為了一些蠅頭小利,結果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麻煩或者說是影響,販賣個人信息或許自己給自己挖下一個不大不小的坑。而被動接收到的騷擾信息和電話對於我們普通用戶來說基本是沒有辦法解決,只能直接掛機,拉黑處置。

「黑灰」產業人士有160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從事黑灰產的產業人數已超160萬人,已經逐漸呈現出分工明確、產業化、職業化、鏈路化的趨勢。黑產的年產值近千億。因倒賣、遺失等原因而遊離在市場上的身份證件已達1000萬張以上。

龐大的利益鏈條和逐步完善的產業鏈經濟帶來的影響顯然是非常惡劣的,其實很多電信詐騙案件的出現,就是因為在這條產業鏈中被不斷地「賦能」帶來的惡果。而治理的時候又存在著千差萬別的問題和難點。主要表現在,一是各方認識不統一,齊抓共管機制未建立。二是法律法規有待完善,源頭治理責任缺失。三是技術防範能力不強,無法有效攔截騷擾電話。尤其是現在商業營銷類騷擾電話的通話特徵與正常通信相似,語音內容沒有文本記錄,有效識別和精準攔截技術上有一定難度。不過,這一點其實可以引入用戶投訴進而帶來的一種永久封殺來解決。當然,這需要運營商包括虛擬運營商的積極配合。

嚴懲要該出手時就出手

今年7月,12321舉報中心收到的舉報涉嫌騷擾電話6.3萬件次中,貸款理財類、違規催收類和房產中介類的舉報信息居前三位,佔比分別為30.9%、21.0%和14.0%。在360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用戶通過360手機衛士標記各類騷擾電話號碼數量(包括360手機衛士自動檢出的響一聲電話)約2943.7萬個,平均每天被用戶標記的各類騷擾電話號碼約16.3萬個。如果再加上騰訊管家、手機運營商自身的防護軟體屏蔽的信息和呼叫,估計上億個是沒有絲毫問題的。

面對讓人不勝其煩的騷擾,其實無論是工信部、運營商還是第三方開發商,都應該緊密配合,積極防範這種騷擾的流行,而對於黑灰產業鏈的打擊需要公安部門該出手時就出手,面對用戶舉報能夠及時出手治理,而不僅僅是要靠用戶自身的防範和識別能力,很多電信詐騙的出現,其實就是在考驗用戶的防範能力,一旦不小心落入陷阱,那最終損害的還是用戶自己的利益。

包括近期被炒得沸沸揚揚的粉絲接送機問題,其實都是對個人信息泄露之後帶來的一種隱患或者說不好的社會公共秩序被侵犯的問題。據悉,「粉絲接送機」屬於應援的一個環節。粉絲群體通過各種「手段」或許明星的行程。有媒體報道,在微博上,就有像「行程君福利社」這種公布明星出行信息的博主其實也是黃牛的一種,若想獲得明星的具體航班信息甚至座位號,就要私信購買,明碼標價,20—40元不等。更令人咋舌的是,有黃牛甚至能從公安系統、航空鐵路系統中套出商機。

「明星的身份證號、護照號、手機號、微信號、QQ號等私密信息,花幾十元到上百元便可拿下」。還有的粉絲購買了機票,但是在通過安檢之後並不登機,選擇退票,直接影響了航空公司的正常運營。其實這種源頭如果及時出手的話,也是很容易被控制的,關鍵還是看監管是不是可以跟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馬物語 的精彩文章:

不厚道,「掛著羊頭賣狗肉」的LCD iPhone X?
西部放歌,郵寄青海——茶卡、青海湖、塔爾寺實寄之路

TAG:刀馬物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