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施琅提出用侯爵換一個榮譽,引起大臣不滿,康熙非常勉強才同意

施琅提出用侯爵換一個榮譽,引起大臣不滿,康熙非常勉強才同意

原標題:施琅提出用侯爵換一個榮譽,引起大臣不滿,康熙非常勉強才同意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軍在澎湖打敗劉國軒的水師,取得重大勝利。隨著他的大軍壓境,劉國軒向鄭克塽提議投降,鄭克塽也無奈地同意。這樣,鄭氏在台灣的統治結束,清朝在台灣設府縣管理,屯兵戍守。


施琅無疑是最大的功臣,康熙親自召見了他,並且告訴他,將授他為靖海將軍,封靖海侯。自從三藩之後,清廷對於漢人格外提防,幾乎不授予王侯爵位,能讓施琅封侯,這個恩典不可謂不大。然而施琅卻向康熙提了另外一個要求:

琅疏辭侯封,乞得如內大臣例賜花翎,部議謂非例,上命毋辭,並如其請賜花翎。

也是就是說,施琅不要將軍、侯爵,只希望能得到花翎,然而什麼是花翎呢?為什麼施琅將這個東西看得如此珍貴,寧願拿侯爵來交換呢?


大家一定看到過清宮戲,也注意過清朝大官的裝扮。其中官帽後面的那一簇「尾巴」,就是所謂的頂戴花翎,這就是施琅所希望得到的。


在清朝的時候,官帽就分為兩種,一種是夏天戴的,叫做涼帽,另一種是冬天戴的,叫做暖帽。不管是哪種帽子,只要是有品級的官員,頂端都有帽珠,根據不同的品級佩戴不同材質的帽珠。這個並不稀奇,稀奇的是在帽珠下面有個翎管,就是用來安放翎枝。


但是,翎枝又分兩種,分別是藍翎和花翎。藍翎是用鶡鳥的羽毛做成,是藍色的。這個好說,一般是賞賜給六品以下的官員,特別是武官,混個藍翎並不是多麼困難。

花翎就不容易了,它是孔雀的羽毛所製成,正好用羽毛上眼狀的圓花紋,又分為一眼花翎、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最為尊貴的當然是三眼花翎。


但是,在清朝前期,花翎的授予是非常有講究的,不是隨隨便便就給人的。理論上來說,一眼花翎可以授給五品以上官員,但實際上,在清朝前期,拿到一眼花翎的都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的旗人,這是皇帝直接統領的「上三旗」。


二眼花翎就只能授予宗室和蒙古王公中鎮國公或輔國公,頂多還有一些駙馬有資格。三眼花翎就更為尊貴了,是皇室成員中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才有資格的。


為什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卻不可以呢?原來這玩意本身的意思就是主子賞賜給奴才的,而這些人都被看成內部的主子,自然不用佩戴。


即便這樣,頂戴花翎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夠獲得的。施琅提出這個要求,本來是對於榮譽的渴望,而且態度也夠真誠夠,但還是有大臣指責他膽大包天,不分尊卑。康熙念及他的功勞,對他還是維護有加,不僅答應了他的請求,賞了這支一眼花翎,也沒有取消他的侯爵。

後來在清朝晚期,國庫日漸緊張,這時候對於花翎才逐漸放鬆,出現了捐翎的例制,用七千兩銀子就可以換來一眼花翎。但對於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清廷一直是比較慎重的。有清一朝,獲得二眼花翎的不過寥寥二十餘人,獲得一眼花翎的只有七人。


有意思的是,曾國藩累死累活,平定太平天國,也只獲得了二眼花翎。李鴻章對清廷的貢獻絕對沒有曾國藩大,但因為討得慈禧的歡心,又為清政府背了不少黑鍋,為此在慈禧六十大壽的時候竟然也獲得了三眼花翎。


作為漢人之中唯一獲此殊榮的他,自然對清廷感恩戴德。只不過因為甲午戰敗,光緒帝惱羞成怒,下令摘去李鴻章的三眼花翎。

被摘取頂戴花翎,看起來不挨打不挨罰,卻是當時重臣的奇恥大辱。對於大部分官員來說,將頂戴花翎看得比命還重 。因此,當清廷要李鴻章去日本進行談判,簽訂《馬關條約》時,他就以自己需要獲得日本人的尊敬為由,請求賞還三眼花翎。當時的慈禧和光緒,也顧不得這麼多了,只能乖乖雙手奉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她為康熙生下最小的兒子,曾被外國人錯認是會法術的活佛
慈禧守寡47年,權力熏陶但深宮寂寞,全靠一個愛好打發時間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