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飲食指導
最新
08-25
慢 性 胃 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
其臨床癥狀無特異性,約半數有中上腹不適、飽脹感、鈍痛、燒灼感,無明顯節律性,一般進食後較重,伴食慾缺乏、噯氣、返酸、噁心等消化不良癥狀。
營養干預是治療慢性胃炎的重要措施: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要規律,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晚餐不過飽,飯後不立刻就寢;
細嚼慢咽,讓食物完全磨碎與胃液充分混合,盡量減少胃的負擔;
選擇易消化的食物,食物加工應細、碎、軟、爛,烹調多採用蒸、煮、燉、燴等。
2、避免對胃黏膜有刺激、損傷的食物和藥物
食物要清淡少油、細軟碎爛,易消化為主,以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
避免生冷、酸辣、粗糙的食物,如辣椒、濃咖啡、咖喱、芥末;
少吃含纖維多的蔬菜水果,如韭菜、芹菜、未成熟的水果;
忌食油煎、油炸及腌、熏、臘的食物;
少吃或不吃糯米飯、年糕、玉米餅;禁用各種酒、含酒精飲料、碳酸飲料。
3、攝入適宜蛋白質、維生素及鐵等營養素
保證蛋白質的供給,適量增加優質蛋白的比例,利於損傷組織的修復。
對伴有缺鐵性貧血的,飲食中應增加豬肝、蛋黃、動物全血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食品,並提供足量蔬菜水果以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促進鐵吸收。
4、注意酸鹼平衡
對淺表性胃炎胃酸分泌過多者,禁用濃肉湯、酸性食品及大量蛋白質,宜選用牛奶、豆漿、菜泥、麵條、餛飩、烤麵包、鹼味饅頭等,以中和胃酸;
對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不足者,可給濃肉湯肉汁,帶酸性的水果、果汁,以刺激胃酸分泌,還應多選用蛋白含量豐富而脂肪低的食品,如蛋白、海鮮類、豆製品等。


TAG:千卡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