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里的15句智慧名言,為人處世,受用一生!

《論語》里的15句智慧名言,為人處世,受用一生!

1、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出自《論語·陽貨》。棄,鄙棄。傳播從道路上聽聞的傳聞,這是有道德的人所鄙棄的事。這是孔子教導學生的話,意在勸學生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人對事要有認真嚴謹的態度。

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出自《論語·顏淵》。非禮,不符合禮。勿,不要。動,行動、做。不符合禮的不要看,不符合禮的不要聽,不符合禮的不要說,不符合禮的不要做。這是孔子關於君子行為規範的名言,強調一切以「禮」為依歸、為準繩。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出自《論語·雍也》。仁德之人,自己想成事立身,也讓別人成事立身;自己想人生順達,也讓別人事業順達。這是孔子對「仁者」所提出的道德標準。

4、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出自《論語·里仁》。方,指確切的方位、去向。父母健在,不遠遊他鄉。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遠出,也要告知父母確切的去向。這是孔子教導天下為人之子者的名言。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出自《論語·里仁》。父母的年齡,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來為他們的健康長壽而高興,一來為他們垂垂老矣而擔憂。這是孔子告知天下人如何做子女的明訓。

6、剛、毅、木、訥,近仁。

出自《論語·子路》。剛,剛強。毅,果斷。木,質樸。訥,語言遲鈍,不善於講話,此指語言謹慎。近,接近。剛強不屈、果決堅毅、質樸誠實、言語謹慎,做到這四條就差不多接近「仁」了。

7、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出自《論語·泰伯》。不知禮儀,而只知一味態度恭敬,就會很累;不知禮儀,只知處處謹慎,就會讓人做事說話縮手縮腳;不知禮儀。

8、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出自《論語·顏淵》。居,在。之,指官位。無倦,指工作不懈怠。行之,指執行國君之命。以,用。忠,忠誠、忠心。為官之人應該在其位,謀其政,勤奮努力;對於君主的指示應該忠誠地予以執行,不打折扣。這是孔子所提出的「為官之道」。

9、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出自《論語·季氏》。老虎、犀牛跑出圈獸木籠,龜甲、美玉毀在匣中,這是誰的過錯呢?這是孔子在聞聽魯國季氏要攻打魯國屬國顓臾時對學生冉有、季路憤怒的責備之語。

10、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出自《論語·憲問》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孔子說:「那用什麼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感激、恩德來報答恩德。」

11、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出自《論語·憲問》。在錢財面前不忘道義,到了危急關頭肯獻出自己的生命,對於很久以前的諾言仍然不忘踐行,這樣的人也可以說算是完美無缺的人了。這是孔子談如何完善人格的見解。

12、見義不為,無勇也。

出自《論語·為政》。遇到必須做正義之事的情境而不去行動,這是沒有勇氣的表現。這是孔子以批評的口氣在倡導人們要有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

13、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出自《論語·子路》。日常生活時要莊重嚴肅,處理事務時要嚴格認真,與人相處時要忠誠懇切。這是孔子在回答學生樊遲問「仁」時,對「仁」的精神實質所作的闡發。即認為一個做到生活嚴肅、工作認真、待人誠懇,就是達到了「仁」的境界。

14、躬自厚而薄於責人,則遠怨矣。

有過失主動承擔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是薄於責人,這樣話就不會相互怨恨。

1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出自《論語·顏淵》。國君應該像國君,臣子應該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兒子要像兒子。這是孔子在回答齊景公有關治國問題時所發表的見解,其主旨是強調要以周公禮法與宗法制度為依據,擺正君臣、上下之間的關係,要人們各就本位、各依本分,尊卑有序、長幼有序,從而維護封建禮法與統治秩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儒堂 的精彩文章:

《菜根譚》中的處世智慧,全在這10句話里了!
《二十四史》留給後人的10則名句,做人做事有根底

TAG:素儒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