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女人常見的結節、增生、囊腫、息肉,哪些是癌症先兆?一文秒懂!

女人常見的結節、增生、囊腫、息肉,哪些是癌症先兆?一文秒懂!

經常有些灸友在體驗之後,向老師諮詢,比如:

我檢查出了甲狀腺結節,這要怎麼辦呀?

乳腺增生會不會演變為乳腺癌呀?

卵巢囊腫要不要手術切除呀?

……

從老師收到類似私信的頻率來看,擁有這些顧慮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哪些有可能演變成癌症?

一、結節

結節是體檢最容易查出來的東西,比如: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小結節……那麼,這些結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結節的病因並不明確,在本質上,它就是一種體積比較小的腫物,稍微大一些的叫包塊,可發於身體任何部位,常見的有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肺結節、皮膚結節等。

甲狀腺結節:90%-95%是良性結節

良性結節具備以下特徵:

直徑<1cm

B超顯示形態規則、邊緣清晰、粗大鈣化

甲狀腺功能正常

良性結節一般既不需要用藥,也不需要手術。如果是西醫,會建議你定期觀察,每6-12個月複查,平時注意休息,避免疲勞;如果是中醫,會建議你艾灸,逐漸縮小。

有些良性結節可能出現這類情況:合併甲亢或甲減、炎症反覆發作、壓迫器官和周圍組織、使患者脖子變粗等,這時西醫可能建議手術或微創消融。

對於剩下的那些被定義為惡性的結節來說,早期進行手術,患者大多還是可以長期生存的。

肺部結節:良、惡性與結節大小有一定相關性

臨床上把肺內大小>3cm的病灶稱為腫塊,≤3cm的病灶稱為結節,而<2cm的結節多稱為小結節,<5mm的結節稱為微小結節。之所以這樣定義,是因為結節的大小與結節的良、惡性具有一定相關性,>3cm的病灶多為惡性,而更微小的結節,良性的可能性居多。

如果體檢發現肺部有小結節,先不要擔心,它不一定是癌。但對於不明性質的結節,進行規律的隨診,強於一切檢查和治療!

一般而言:

當結節≤4 mm時,可以不用複查;

當結節為4-6mm時,建議每12個月複查一次;

當結節為6-8mm時,建議每6-12個月複查一次;

當結節直徑>8 mm時,可以在第3、9、12個月進行增強CT、PET或穿刺檢查。

當然,如果你是高風險人群——

年齡40歲以上;

長期吸煙;

曾經接觸石棉或放射性元素者;

既往有肺結核病史或長期肺部慢性炎症患者;

有腫瘤個人史或家族史,特別是肺癌家族史者。

建議縮短檢查周期,定期找專科的胸外科、呼吸科醫生診治,按醫生要求規律地複查、動態地隨診!

二、增生

相比於結節,增生這個詞應該更好理解。細胞有絲分裂活躍而致組織或器官內細胞數目增多的現象,稱為增生。增生,分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兩種。

乳腺增生:絕大多數不會癌變

大部分女性的乳腺增生都屬於單純性乳腺增生,主要由體內雌激素水平波動造成。比如在月經期感覺到乳房疼痛、腫塊,但月經結束後隨著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這種不適感就會減輕,腫塊也隨之減小。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癌變。

但是,如果是持續性的疼痛和腫塊,則需要去乳腺外科做進一步的檢查。如果是實性腫塊,且影像學提示惡性可能,則建議活檢確定病理性質。其中,小部分病理性乳腺增生有癌變的風險。

女性朋友得了乳腺增生不必過於焦慮,因為大多數無需治療,需要調養,比如多注意健康飲食、不熬夜、少生氣、不亂吃富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和藥品、常做艾灸等。

骨質增生:不一定是「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增生是很常見的。關節軟骨經過長年累月的磨損,失去了正常的光滑性而變得粗糙,機體對這種慢性磨損要進行修復並減小壓力,其修復方式就是關節軟骨邊緣發生骨質增生,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骨刺。

骨質增生本質是人體為適應力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的生理反應,並不是疾病狀態。但是,如果骨質增生造成關節不穩、狹窄甚至變形,或刺激、壓迫神經、血管和組織,產生疼痛等癥狀,建議就醫檢查。

三、囊腫

囊腫聽起來好像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但實際上是一種良性疾病,它可以長在人體表面,也可以長在內臟里。對於女性而言,最常見的就是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絕大多數為良性

卵巢囊腫早期一般沒有什麼典型癥狀,所以多數女性是在做婦科B超時才會發現。不過大家不需要過於恐慌,因為卵巢囊腫分為良性和惡性兩類,而大多數都屬於良性的。

如果囊腫直徑<5cm,又無證據提示是腫瘤的話,多為生理性囊腫,注意定期檢查即可。

如果囊腫持續增大(直徑>5cm),多為實性腫瘤,但多數為良性腫瘤,比如成熟畸胎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儘管如此,大家也應聽取醫生建議,儘早切除或嚴密隨訪。

如果囊腫迅速長大,病情發展快,B超液性暗區有雜亂光團,腫塊周界不清,則可能為惡性腫瘤。這種情況多見於絕經後女性,需根據患者情況儘快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四、息肉

相比於上面的結節、增生、囊腫,息肉應該更加引起重視,因為息肉癌變的可能性比上述這些情況都要高!

腸息肉:不同類型癌變風險不同

腸息肉的類型從病理學角度來看可分為3類:

炎性息肉:多發生在慢性結腸炎症中,比如潰瘍性結腸炎、結核等。

增生性息肉:當粘膜發生了增生性改變(如體積增大等),就容易形成增生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又分為絨毛管狀腺瘤、管狀腺瘤以及混合型的腺瘤。

一般我們常見的結腸惡性腫瘤(如結腸癌等),多數是在腸息肉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展成腸癌。

就風險來說,炎性息肉的癌變風險非常低,其次是增生性息肉和管狀腺瘤,而絨毛管狀腺瘤的癌變風險比較高。一旦檢查出腸息肉,醫生會根據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即使息肉切除後,也有複發的可能性,所以要定時複查。

膽囊息肉:常見的膽固醇性息肉不會癌變

膽囊息肉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就是膽固醇性息肉,且絕大多數為多發。這類多發性膽囊息肉,病人的膽囊裡面往往沒有真正的息肉,有的只是一些沉積在膽囊黏膜上的非常鬆軟的膽固醇結晶體。膽固醇性息肉無腫瘤傾向,不會惡變,但是有可能發展成膽囊結石或並發慢性膽囊炎,所以也要定時檢查。

另外,還有一類膽囊息肉應引起重視,那就是腺瘤性息肉。這類息肉雖然在臨床上是比較少見的,但有一定的癌變可能,這種息肉越大(>10mm),癌變的可能性也越大。

最後,小編提醒大家,以上的疾病仍需由專業醫生檢查與判定,且平時需注意觀察,定時複查,不要嫌麻煩。如果出現癥狀加重的情況要更加引起重視!

五、一切陰邪,艾灸解決!

關於結節、增生、囊腫、息肉等,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病因並不明確。但是,它們的成因都可以從中醫角度得到解釋。

生命需要陽氣,若陽氣宣通,則陰霾自散,周身不病。「陽化氣,陰成形」,偶爾陽氣不足或不通時,氣化不利,痰濁水飲等陰邪就會凝滯,聚而成為囊腫、增生、腫塊等陰性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往往發生在機體陽氣最虛的地方,比如胞宮陽虛則成肌瘤、卵巢陽虛則成囊腫、盆腔陽虛則成息肉等。

也就是說,所有的增生、囊腫、肌瘤、腫塊等,皆屬陰濁凝滯,其根本原因還在於陽氣不能宣通。故而,治病的關鍵在於溫陽扶陽養陽——溫陽以補虛、扶陽以化陰、養陽以固本,諸症皆可解。

艾灸為「天下扶陽第一方」,最善化陰濁,有利於康復。同時,「陽密乃固」,體內陽氣充足並宣通,就會「邪不能客」。所以,陽氣是本,病邪是標,艾灸則是標本兼顧之法。

具體而言,艾灸有一下好處:

1、溫陽——補虛:改變體質

溫陽相當於給身體補虛,讓人體的內環境就能逐步調到正常狀態,尤其讓機體陽氣最虛的地方得到加強。這樣,結節、增生、囊腫、息肉等就失去了賴以滋生的「土壤」,從根源上阻絕腫物、包塊等發展的可能性!

2、扶陽——化陰:驅逐病邪

陰盛陽虛的人容易生病,且多是三陰病證,臨床就發現,腫瘤患者多為三陰體質的人。三陰體質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陽氣不足,不能對陰邪產生有效抵抗,邪氣深入三陰,於體內陽氣最虛弱之處成形,就會發展成腫物、包塊,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結節等,它們多發於陽虛的女性身上。此時艾灸,讓體內陽光明媚,就能氣化掉這些陰邪,對於大的瘤體,也能抑制其生長。

3、養陽——固本:提高免疫

《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也」。可見,無病施灸,可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長壽不衰。而有肌瘤、囊腫、結節等的女性,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毛病,急需增強免疫力。艾灸可以提高免疫,一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二則即便生病,充足的正氣也能保證在正邪博弈中,讓正氣佔據上風!

最後,小編要強調:有了結節、肌瘤、囊腫,千萬不要乾等!

很多灸友有過切身體會,在結節等瘤體比較小的時候,醫生認為沒有達到手術標準,加上缺乏有效的藥物控制,一般只能讓患者定期複查,乾等著,等什麼呢?等到結節達到一定的標準,再一切了之!但即便切除了,複發幾率仍然很大!所以,對付這些,手術真的只能作為臨時的應急處理,術後還是要藉助艾灸調理體質,才能從根本解決。

針之不及,葯之不到,必須灸之!幾年下來,我們發現,艾灸對付結節、肌瘤、囊腫等問題,有效率雖然達不到100%,但比起其他保守調理方法來說,還是比較高的。尤其對於2-3厘米的各種瘤體,只要堅持艾灸,基本都能消除。再大一些的瘤體,也能抑制其發展。所以,小編常常建議處於觀察期的灸友儘早艾灸,以根除瘤體,起碼也能緩解其長大與惡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連根拔出」五臟毒素,伏前灸透,成功一半!
艾灸後,有人失眠,有人嗜睡,還有人抑鬱、狂躁是為何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