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澳大利亞新總理上台,會延續前任「反華急先鋒」的角色嗎?

澳大利亞新總理上台,會延續前任「反華急先鋒」的角色嗎?

【環球網軍事報道 記者 李司坤】被逼宮的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在經歷了一次絕地求生後,今天還是沒有逃脫出局的命運。當地時間24日,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在黨團會議投票中以40-45失利,宣布辭職。

不過,稍微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接替這位高喊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的前總理的人選,並非是此前被澳大利亞政壇和媒體普遍看好,甚至在博彩網站上的賠率也是最低(意味著贏面大)的內政部長彼得?達頓,而是作為國庫部長的斯科特?莫里森。

澳大利亞新一任總理斯科特·莫里森

為什麼是莫里森而不是達頓勝出?隨著莫里森的當選,中澳關係將面臨怎樣的前景?《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大洋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於雷,於雷認為,兩大因素導致達頓在自由黨領袖之爭中落敗,而莫里森成為澳大利亞新一任領導人後,中澳關係有望穩中向好。

於雷認為,達頓在澳大利亞政壇上有一定的爭議,他的政治觀點比較民粹主義,但是澳大利亞的選舉跟美國不同,並非由老百姓投票來選出領導人。他指出,此次的「逼宮」只是執政黨內部的「宮廷戲」,執政黨內部基本上都是成熟的政治人物,屬於比較穩定的建制派,並非民粹主義者。「因此達頓挑戰總理寶座沒能上位,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另一個原因在於,澳大利亞明年將舉行大選。於雷告訴記者,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而達頓此前已經表現出了反對移民以及一定的種族主義傾向。「如果達頓這樣一個民粹主義色彩特彆強的人上位的話,他能否被澳大利亞民眾接受,是執政聯盟的內部高層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於雷指出,像達頓這樣的民粹主義者在澳大利亞政壇沒有市場,主要原因在於澳大利亞的國情與美國不同。他告訴記者,美國經過多年的全球化,中產階級力量受損,老百姓的整體生活水平也不如以前。「但是澳大利亞的情況是相反的,澳大利亞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它以貿易立國,也從全球化以及對華貿易中獲利。」

儘管被我國輿論稱為「低配版特朗普」的達頓沒能「出道」成功,但對於莫里森當選後的中澳關係前景,我國輿論似乎還是持謹慎態度。就在昨天,還是澳大利亞代理內政部長的莫里森代表澳大利亞政府發表了一份聲明,以國家安全名義禁止中國的華為參與到澳大利亞的5G網路建設中來。

這位將華為拒之門外的新總理上台後,中澳關係的前景是否可期?新政府是否會延續此前特恩布爾政府在亞太地區充當反華急先鋒的角色?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打上幾個問號。

「客觀地講,莫里森上台以後,中澳關係整體上應該會比特恩布爾時期要好,至少不會更差,」於雷表示,「特恩布爾跟中國關係比較密切(曾在90年代投資河北一礦廠,並有個中國兒媳婦),所以他有一種心態,急於要證明和洗白自己。他在反外國干涉法等問題上對中國的態度比較強硬,這都是他用來自證清白的一種形式。」

但對於莫里森,於雷認為則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莫里森上台以後,首先要考慮的是明年的大選。澳大利亞的普通民眾從全球化以及對華貿易中是獲益的,澳大利亞的整體社會財富是增長的,老百姓的日子是好過的。「因此,為了明年的大選,莫里森在對華問題上勢必會比較慎重的。」他判斷,中澳關係能夠在大選之前穩定住,甚至還有可能要稍微好一點。

但於雷同時也表示,大選之後,莫里森在對華政策上會不會又一次調整為向右轉,「這種可能性也是有的,因為澳大利亞畢竟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它要跟著美國走。」

在24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在回應莫里森接任澳大利亞新總理的問題時表示,中方願意同澳大利亞新一屆政府一道努力,推動中澳關係沿著正確的軌道進一步向前發展。

「總體上看,莫里森在對華政策上應該不會比特恩布爾更壞,中澳關係應該會穩定一段時間。」於雷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官企曝光最新型航母進展 專家:排水量超8萬噸 配三部電磁彈射器
日本戰敗73周年當天 日炫耀艦隊遠航北歐國家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