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二十四道茶器

二十四道茶器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茶人負以採茶也

戊戌年

七月十四

編輯: 雲上文化

平沙落雁

 中國國樂名家樂典

蘇巧箏 

00:00/05:49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茶具,古代又稱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詞最早出現於漢代,到唐代,「茶具」的說法在唐詩里就很多了。


宋代皇帝將茶具作為賜品,可見它地位很高。古代茶具的材質,唐宋主要以陶瓷製品居多,逐漸取代過去的金屬、玉制茶具。

「從來佳茗似佳人」,茶、飲茶文化與中國人的情懷如影隨形。那麼古人是怎麼對待茶的呢?他們在器具上又有什麼講究?從陸羽的《茶經》中,「茶人負以採茶也。」 我們可以窺見一斑。

茶道二十四器

風爐

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國道家五行思想與儒家為國勵志精神而設計,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

(jǔ)

是裝炭用的竹簍,形狀有圓有方,高約一尺二寸,直徑七寸,亦有木箱者,外圍用藤條編出六角圓眼狀,底蓋合攏後似竹箱,蓋沿打磨光滑。

炭撾

(tàn zhuā)

六棱鐵器,長一尺,用以碎炭。

火策

亦稱為火筷。又圓又直,頂端扁平,取炭用。多以鐵或熟銅製成。

(fù)

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鐵為之,唐代亦有瓷鍑石鍑,富家有銀鍑。

交床

為十字交叉形器物,將上面木板中間挖去一塊,用於安置鍑。

紙囊

又白又厚的藤紙雙層縫製而成的紙袋,用於儲藏烤好的餅茶,茶灸熱後儲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碾、拂末

前者碾茶,後者將茶拂清。

羅合、則

羅合實為兩樣東西,羅為篩茶末用的細眼篩子,合為存茶末的盒子,羅與合配合使用。則,量茶之多少。

為小青竹所制一尺二寸長,用於夾烤茶葉之用。小青竹所制茶夾烤茶時將小青竹的水分與香氣同時烤出,借竹香可增進茶滋味。

水方

用以貯生水,容量約為一斗,也即10升左右。

漉水囊

用以過濾煮茶之水,有銅製、木製、竹製。

用剖開的葫蘆製成,又有用木頭雕鑿而成,用於舀水。

竹莢

一種用竹子、桃木、柳木等所做的筷子。一尺長,兩端用銀片包起,煎茶時用以環擊湯心,以發茶性。

鹺簋、揭

(cuó guǐ)

唐代煮茶加鹽去苦增甜,前者貯鹽花,後者杓鹽花。

熟盂

用以貯熱水。唐人煮茶講究三沸,一沸後加入茶直接煮,二沸時出現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將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稱之謂『救沸」、 「育華」。

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還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壽州瓷、洪州瓷。以越瓷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běn)

用於收納茶碗,碗與碗之間用特產紙隔開避免碰撞。

用茱萸木夾棕櫚皮捆紮成刷狀,或將棕櫚皮一頭紮緊套入竹管中做成筆狀,用以清洗品飲後的茶具,類似現在的養壺筆。

滌方

清洗用的盆子,可用於盛裝廢水。由木板拼合而成,製法與水方相同,可裝八升水。

渣方

用來傾倒廢棄物,匯聚各種沉渣。

通俗的講即抹布,現在稱茶巾,以粗綢布製成,二尺長,通常做兩塊輪換使用,用以擦拭器具。

具列

用以陳列茶器,類似現代酒架。

都籃

因能裝下全部器具而得名。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古人飲茶,大多都會用上這茶道二十四器。用現在人的觀點來看,飲一杯茶要這麼多複雜的器具似乎難以理解。

但在古人看來,則是完成一種儀式,是使飲茶至好至精的必然過程。用器的過程,也是享受制湯、造華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文化 的精彩文章:

齊白石十二生肖圖,配古人詩詞,太可愛了
李清照詩詞全集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