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歐盟「抗美援伊」?跨大西洋聯盟雖散不了但有點松

歐盟「抗美援伊」?跨大西洋聯盟雖散不了但有點松

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揮舞制裁大棒之際,歐盟卻大唱對台戲,於23日宣布向伊朗撥款1800萬歐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以拓展雙邊經濟關係。

歐洲這一「打臉美國」的舉動猶如放大鏡,再度將雙方之間的分歧大曝於天下。

分析人士指出,歐美在伊核等問題上的分歧不斷加大,儘管尚未動搖其傳統盟友關係的根基,但恐將日益侵蝕跨大西洋聯盟的緊密性。

歐盟為伊朗「輸血」 德國呼籲制衡美國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23日說,歐盟致力於維護伊核協議,向伊朗提供的1800萬歐元將用於拓展歐盟與伊朗在部分領域的經濟關係,這些領域也直接關係到歐盟民眾利益。

據報道,這筆援助旨在幫助伊朗部分抵消因美國恢復對伊朗制裁所受的損失。其中,800萬歐元將投入伊朗私營行業,包括援助中小型企業和貿易促進組織;800萬歐元將用於環境項目,還有200萬歐元用於應對毒品造成的傷害。

此前,德國外交部長馬斯撰文批評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是一個錯誤。為了增強歐洲自主權,他還呼籲建立一個獨立於美國的歐洲支付渠道,創立歐洲貨幣基金並建立獨立的銀行結算系統,作為挽救伊核協議的手段。

馬斯強調,歐洲應形成制衡美國的力量,並呼籲建立一個維護多邊主義的聯盟。

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22日說,英國已接手伊朗阿拉克重水反應堆改造工作中原本由美國承擔的部分。

7月12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美國總統特朗普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葉平凡攝


事關安全利益 歐洲很受傷

歐洲輿論普遍認為,美國退出伊核協議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推出的「最危險」「最傲慢」的外交決策,是對歐洲「核心利益」的最大傷害。

分析人士指出,歐洲面臨恐怖主義和難民危機的嚴重威脅,中東地區對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而歐美在中東的安全利益並不一致,因此美國對伊核協議的「變卦」導致雙方矛盾激化。

除伊核協議外,歐美圍繞美國宣布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關稅等問題的分歧不斷加大,恐將侵蝕雙方盟友關係的基礎。

當然,跨大西洋關係尚未「變質」。一方面,歐洲一體化建設難有重大進展,歐洲依然要將鞏固跨大西洋聯盟放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歐洲各國也因訴求不同而難以發出制衡美國的一致聲音。出於各自需要和形勢變化,歐美間仍存在相互妥協和重新分配利益的空間。


大西洋兩岸的距離會否越來越寬?

在二戰後形成的跨大西洋關係天平上,實力決定了歐洲自始至終處於「跟隨者」的地位,歐美關係從來就不平衡。不論是政治上譴責放話,還是用實際行動給伊朗「送溫暖」,歐洲都無力抗衡華盛頓的粗暴蠻橫。

「單邊主義猛於虎」。歐洲需要拿出政治勇氣,採取切實措施擁抱多邊主義,提高獨立性。「躺在跨大西洋關係上睡大覺」只會誤了自己,關鍵時候被扔下船的命運有可能會一再複製。

對美國而言,傲慢與粗暴終會付出代價。當越來越多的歐洲人反思自己,反感美國時,大西洋兩岸的距離就會越來越寬。


背景鏈接

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但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國際社會也將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

今年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重啟對伊制裁。本月7日,美國重啟對伊朗金融、金屬、礦產、汽車等一系列非能源領域制裁,還將於11月5日重啟剩餘部分制裁。

伊朗方面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一直表示,美國不可信賴,不會與美國談判。

-END-

記者:吳黎明 張旌

編輯:孫浩 王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國際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又去北約踢館 歐洲:談錢傷感情
機不可失!救援隊開始救泰國受困少年足球隊出洞 最快11小時

TAG: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