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魏瓔珞不可欺,看爽劇不丟人!

魏瓔珞不可欺,看爽劇不丟人!

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原標題:這個夏天,魏瓔珞帶給你的慰藉

本文來自公眾號:大家( ipress),作者:張明揚的陽明山,虎嗅網獲授權轉載。

我,魏瓔珞,天生脾氣暴,不好惹

誰要是再唧唧歪歪,我有的是法子對付她。

2018年7月19日,那個叫魏瓔珞的宮女帶著這句招牌狠話橫空出世,在之後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有效佔領了中國人的生活圈。

在這個炎熱糟心的季節里,《延禧攻略》和「魏姐」幾乎成為了國人今夏最大的慰藉,讓陷於假-疫-苗、貿-易-戰、熊市和房租上漲中的普通人深深的喘了一口氣:爽!

《延禧攻略》中的主角魏瓔珞,以乾隆寵妃、嘉慶生母令皇貴妃為原型。在劇中,「魏姐」實現了從底層宮女到寵妃、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開掛升級之路,甚至能「召喚」天雷劈死敵-對-勢-力,不用什麼天道好輪迴,該報的仇都不用過夜。

天下爽劇,唯快不破

有別於之前的任何宮斗劇,《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猶如開了掛一般。

以紫禁城中最低的職級「宮女子」起步,以一副「絕對不好惹」的人設閃滅那些企圖霸凌她的宮女,繼而被皇后看中、引為頭號親信甚至是知己,帶著「姐姐在宮中離奇自殺」的家仇接連對大內侍衛、皇上最寵信的親王和氣場無比強大的太妃開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魏瓔珞引雷劈死太妃那一幕雖然無比荒謬,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起了《美少女戰士》中的「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然後也就釋然了。

幾乎每一集都有戰鬥,幾乎每一集都有凱旋!

魏瓔珞

魏瓔珞身兼「斗戰勝佛」和「瑪麗蘇」兩套人設,前者,金剛怒目斗敗一切宮中反動勢力,後者,魏瓔珞也贏得了乾隆、傅恆和袁春望的芳心(神醫葉天士是不是也像《甄嬛傳》中的溫太醫一樣有愛則存疑)。魏瓔珞從貴人、令嬪到令妃和令貴妃這一路「升職」幾乎每次都上了熱搜。網友對清宮中后妃這一套人事升遷制度,搞得都快比與生活關係萬千重的公務員級別還要熟了。

此種套路,在網文中叫「爽文」,在電視劇中叫「爽劇」。《延禧攻略》的特殊性在於,這真的是一部「原教旨意義」上的「爽劇」啊!

從廣義上說,《甄嬛傳》和《羋月傳》這樣的也符合爽劇的基本特徵,甄嬛和羋月一開始也是「路人」一枚,通過各種機緣巧合與血腥鬥爭最後榮登「宮斗大賽第一人」,從結果上和《延禧攻略》並無大的區別。

但是,甄嬛和羋月的成功是有波折的啊,「前者是曲折的」,而且大的波折一有就是十集,看起來虐心得很,看起來不爽還能叫「爽劇」么?

甄嬛要經歷喪子、出宮、被虐等一系列的試煉才漸漸走上人生贏家

而《延禧攻略》呢?在前期基本上是一集消滅一個敵人的節奏,攔在魏姐前的那些難題也好、比她強的惡勢力也好,大概率都是當集解決,然後快速切換到下一個場景中去,你說這是孫悟空九九八十一難也好,說是網遊中的打怪升級也好,秘訣就是一個「快」,用最快速最大快人心的方式幹掉對立面。

在《延禧攻略》的後半部,儘管「打怪」節奏慢了下來,魏姐和皇帝的感情也出現了些波折,但這和《甄嬛傳》那種皇帝與甄嬛的徹底決裂是一回事么,你分明知道,乾隆爺還是喜歡魏姐的啊,這不就是另類的調情么?

爾晴也好,純妃也好,繼後也好,順嬪也好,下線都是早晚的事啊,她們的「作惡」一點都不會影響到你的「爽劇」觀感,只會讓你看到她們下線時更加「爽」。更別說,魏姐幹掉這些人的節奏也並不慢,哪一集魏姐沒有點反擊啥的?

魏姐敵對勢力之——喜答臘·爾晴已經成為「全民公敵」一般的存在。背叛皇后、陷害魏瓔珞,嫁給傅恆……最終逼死孝賢皇后。等著爾晴領便當,甚至成為很多粉絲的追劇動力。

魏姐敵對勢力之——嫻妃/乾隆繼後輝發那拉氏。得益於佘詩曼的演技,嫻妃的黑化也成為一大劇情看點

魏姐敵對勢力之——順嬪。

加快打怪升級的節奏,大幅度縮短主人公的「蟄伏期」和「被打壓期」,以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來作為全劇(全文)的主線,這就是網路時代起點式「爽文」和《延禧攻略》式「爽劇」的最大特點之一。

爽劇之罪

隨著《延禧攻略》的熱播,有一種在知識分子中的流行批評是:爽劇和爽文是一劑充滿意淫的麻醉劑,讓人分不清現實和爽劇世界中的區別,最終降低人的現實感,在真實世界中不知所措。

對此,其實我很想說,這樣的批評不能說一點都不對,但持這種迂闊看法的基本都是沒有看過爽文爽劇的「小白」。沒有足夠的觀片量看文量,就出來做大而化之義正詞嚴的批評,不是很妥當。

像《延禧攻略》這樣的爽劇當然可以看作一種「心理按摩」,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可以從中完成自我帶入,看著自己從懵懂無知的宮廷小白,一路打怪,最終實現不斷升職和自我價值。

但我不明白的是,這樣的「心理按摩」何錯之有?從中國古典小說的最初起源來看,無論是才子佳人,還是岳家軍楊家將,不都是滿足受眾的某種心理需求或者說現實中無法完成的心靈缺失么?這很難說不是通俗文學的原始功能之一吧?

往大里說,當明末清初時代的人津津樂道於《楊家將演義》和《說岳全傳》時,難道不是也在滿足著現實著某種無法實現的政治訴求么:現實中打不過八旗軍,就在文學中的誇張與幻想中滿足吧!

這當然也可以看作一種意淫,但有錯么?通俗文學而已,又沒讓你知識分子沉迷其中了。

至於說什麼混淆現實與爽劇的世界,就真有點欲加之罪了。你真的確定,地鐵里某個看著宮斗劇入迷的時尚女生,到了公司後就會直接衝到老總辦公室里,像魏姐那樣痛斥領導?更大的可能性是,就是因為這位女生看過《延禧攻略》之後,對昨天訓斥自己的領導反而心平氣和了,為啥,腦中已經想像過無數次像魏姐那樣縱橫捭闔,有啥氣也通過想像耗散了唄。

如果熟悉八九十年代對武俠小說的那一波批評,你就會發現當下對爽文和爽劇的這些批評,基本都是一個套路。比如,武俠小說看多了,分不清現實世界和武俠世界的區別,男孩子看多了會學壞,去打架生事;現實的成功是需要艱苦努力的,不能被武俠小說里那種充滿奇遇式的成功所蠱惑云云。

從這個角度說,金庸不也是爽文大師么?他不也創造了另外一個與現實世界不相容的武俠世界么?郭靖張無忌楊過他們不也是一路打怪升級,一路得到各種奇遇加持么?當然,金庸他們的藝術價值比當下的爽文爽劇要高得太多,但從「社會價值」出發的那些攻擊批評而言,武俠小說又和爽文爽劇有啥不同呢?

爽文爽劇藝術價值不高這是事實,不過批評者都是平時沒事就去看《約翰·克里斯朵夫》么?再說,人類又不是單細胞動物,即使「習慣」了爽劇爽文的快節奏,但偶爾改變點習慣看看慢節奏的經典電影和小說不也是很正常么?這些非此即彼的批評也太低估人類的豐富性了吧。

爽劇爽文教壞年輕人,這樣的話語體系還是還給上一個時代吧。

每代人的宮斗劇

對於女性觀眾而言,宮斗劇可以看作為她們量身定作的一種「爽劇」。作為流行文化,每代宮斗劇的確可以部分反映出每代人的情感偏好和價值觀。

2004年播出的《金枝欲孽》可以看作當代意義上宮斗劇的開山之作,姑且稱為宮斗劇的1.0版

《金枝欲孽》身上的「爽劇」特徵尚不明顯,在劇中,別看玉瑩、爾淳和安茜這些剛進宮的小主斗得日月無光,鄧萃雯飾演的如妃也是一手遮天狀,但看到最後,你才發現,在劇中存在感並不高的皇帝才是後宮的大BOSS,后妃們斗得那麼精彩熱鬧與高技術含量,其實都在如來佛祖手中。

或者說,看似《金枝欲孽》是部女人劇,但最終全是籠罩在皇權和男權之下的。

佘詩曼在《金枝欲孽》中飾演宮斗高手爾淳

《甄嬛傳》可以看作宮斗劇2.0版的代表作。在《甄嬛傳》中,比如甄嬛、眉庄甚至也包括皇后已經走出將皇帝的寵愛作為宮斗目標的狀態,惡意欺瞞皇帝算是輕的,皇帝更是死前才發現自己被戴綠帽子。

在宮斗劇2.0時代,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的主體性等女權價值觀已潛移默化進入劇中,皇帝的威權遭到了消解。當然,這並非符合歷史真實,但卻符合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價值觀現狀。

2018年的《延禧攻略》則可視作宮斗劇3.0版,開創宮斗劇的了爽劇時代,這個「爽」既屬於宮中后妃,也屬於女性觀眾。在《延禧攻略》中,一個宮女就可以公然挑逗高高在上的皇帝,而皇帝基本上是一個被魏姐撩得七暈八素的深情派逗逼了,至於什麼男權皇權,則被儘可能的掩蓋了起來。

比如,魏瓔珞在劇中就有一番關於為什麼不想懷孕的「演說」,其中充滿了女性解放的「光芒」;再比如,在劇中唯皇上之意是從的賢惠皇后,在自殺前也吐露了對奉行「傳統婦女價值觀」的悔恨:「失去了真正的自己,成了牽線木偶,卻又迷戀兒女情長」;「天家本就無情,被森嚴的禮教束縛,卻還妄想君王有情」。

「魏姐」不但吐槽乾隆的詩,還拿走了現代觀眾吐槽乾隆點贊狂魔的哽

同樣讓人感覺「高級」的是,《延禧攻略》著重刻畫了女性之間的情誼,皇后與魏瓔珞,魏瓔珞與明玉,女性之間的感情不是經常在這個時代被攻擊為「塑料花」么?不是被說成婚後無閨蜜么?在魏姐心中,皇后這個閨蜜一定是高於皇帝這個丈夫的。

令妃皇后CP

《延禧攻略》更符合「時代需求」的是,魏瓔珞那種無視宮規無視宮廷基本邏輯的「越級鬧事」。你要問我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我可以億分之億的確定這是假的,但我也相信大多人都知道這是假的。

為啥假的還這麼受歡迎?我只能猜測,這個時代的90後早已受夠了「科層制度」,這對他們而言就是這個時代無法忍受的宮規:我們為什麼不能直接找大領導投訴和argue?在什麼「越級彙報」和什麼「職場倫理」面前,每個90後都是魏瓔珞的隔代知音。

至於魏瓔珞是假的,拜託,90後的改變世界也是假的,能真正挑戰「科層制度」的90後畢竟也是少數,就不能在自己變成自己討厭的人之前去找點精神慰藉么?

在1.0版的《金枝欲孽》中,宮斗最後是一場幻夢,是皇權的一場玫瑰色陰謀,而在《甄嬛傳》和《延禧攻略》中,宮斗已經成為了超越皇權的獨立存在,甄嬛斗敗了皇帝,當上了太后;魏瓔珞收穫了來自皇帝的真正愛情,兒子成為了未來的大清皇帝嘉慶。

當宮斗獲得了主體性,宮中女性就獲得了主體性。

順便說一下,在剛剛上線的另一部同時代宮斗劇《如懿傳》中,宮斗又成為了從屬於皇權的的「一場幻夢」。周迅飾演的那拉皇后耗盡了愛情和一生的精力,最後收穫的仍然是皇帝的負心和絕情,這就又回到了《金枝欲孽》的虛無精神世界中。

周迅主演《如懿傳》。如懿,便是《延禧攻略》中的嫻妃

當那拉皇后最後發現宮廷愛情的真相時,當那拉皇后作為主人公成為宮斗的失敗者時,《如懿傳》或許在價值取向上比《延禧攻略》更為深刻,但卻也遠離了更契合這個時代偏好的「爽劇」。

《如懿傳》的重點不在「爽」,它的野心仍然是續寫宮斗的悲哀基調

或許還有人說,我為什麼要看這種冗長的中國式宮斗劇乃至古裝劇,還不如去看美劇。我的回答是,不看當然沒有啥問題,我從不相信此種流行劇可以賦予你什麼(也不會傷害你什麼),但這也不應該成為某種高冷優越感的來源

說白了,現在正在追逐《延禧攻略》的年輕一代,是和中國美劇一代高度重合的觀眾人群,更別說,《延禧攻略》為啥節奏越來越快,為啥「十步殺一人」,美劇難道不是思想資源之一么?

我還想提醒一句,作為中國年輕一代看劇的重要場景之一,《延禧攻略》這樣的中國電視劇可以充分契合地鐵需要「一心二用」的環境需求,在那個吵雜蔽塞的環境內,你不用擔心因為分心就看不懂,你不用擔心坐過站,不用擔心過度燒腦而影響上班的狀態,不用操心到公司和同事無話可聊,不用操心日復一日的路上時間如何打發。

這就是中國宮斗劇能給我們的慰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機器人商業化:第一步還沒走好,就想飛?
想干 P2P,先準備一張綠卡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