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學漢字:「草菅人命」中的「菅」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這個字?

學漢字:「草菅人命」中的「菅」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用這個字?

接著說文解字,今天要說的是這六個漢字:

(今天要說的6個漢字)

1、(註:上面一個艹字頭,下面一個宮的繁體字「宮」,某些電腦字型檔系統無法上屏,故標註)讀作xiōng。中華書局版注意版《說文解字》標註其為qióng,當為俗讀誤,或者為「藭」字關聯讀誤,現在很多人讀川「芎」還這樣讀,中藥店也這樣讀的銷售員,今依《漢語大字典》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藭,香艸也。」顯然,這是一種很特別的植物,否則,許慎不會以本字解釋本字,司馬相如說:「或從弓」(《說文解字注》芎字解說。《說文》本無"芎"),也就是說,「」字下面的宮,或者寫作「弓」。其實「」就是「芎」字,那麼這裡說的「芎藭」其實就是「川芎」。川芎,傘形科,多年生草本,羽狀複葉,秋天開白花,全草有香氣,根狀莖可入葯。它的樣子如圖:

(川芎)

川芎主產於四川(灌縣),在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因此才這了這個名字,其喜生長於溫和的氣候環境。在中醫里常用於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它的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症,是中醫常用藥。

另外,這個字還讀作gōng,指的是另一種草,就是葶藶,這也是一味中藥,名字很多,也叫葶藶子、寬葉葶藶、光果葶藶(也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名字),十字花科、葶藶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單一或分枝,疏生葉片或無葉,但分枝莖有葉片。葶藶以種子入葯,主要功用是瀉肺降氣、消腫除痰、止咳定喘。葶藶生於田邊路旁,山坡草地及河谷濕地。我們猜想,這個字如果單用時,很有可能指的就是這種草了。它的樣子如圖:

(葶藶)

的小篆寫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2、藭。讀作qióng。其實跟上一個字指的還是同一植物,《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藭也。從艸窮聲。」也是用本字解釋本字,顯然,這是個疊韻詞,指的是同一種東西,不再多作解釋,這個字也有單用的時候,如宋代梅堯臣有詩《次韻永叔乞葯有感》,就是用歐陽修的《乞葯有感》(寫給梅堯臣的)的韻腳又寫的一首詩,詩中有:「亦莫如學釣,緡鉤懸香藭。」的句子。看來藭的味道是夠香啊,還可以用它來釣魚。藭的小篆寫法如圖:

(藭的小篆寫法)

3、蘭(蘭)。讀作lán。這個可是現在仍然常見的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十分簡單,就是「香艸也。從艸闌聲。」就是簡單的說,它是香草,具體沒有再詳細的解釋了。現在我們說的蘭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葉卵形,邊緣有鋸齒。有香氣,秋末開花,可供觀賞。古人稱為「蘭」的多是指的這種草,而不是下面的蘭花。《本草綱目.草部.蘭草》:「蘭草,澤蘭,一類兩種也。俱生水旁下濕處,二月宿根生苗成叢,此莖素枝,赤節綠葉,葉對節生,有細齒。但以莖圓節長而葉光有歧者為蘭草;莖微方,節短而葉有毛者為澤蘭。嫩時並可挼而佩之。」蘭草與澤蘭的區別也講清楚了,蘭草和澤蘭相近,古詩文中講「佩」蘭指的就是蘭草和澤蘭。兩種植物太像,一般人不容易區分。如《楚辭.離騷》中「紛秋蘭以為佩」王逸給的注就是「蘭,香草也。《漢書.司馬相如傳》里」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穹窮昌蒲,江離蘼蕪,諸柘巴且。「顏師古作注說」蘭,即今之澤蘭也。「古人文學作品中所說的帶有香味的香草蘭,指的是如圖這種香草:

(澤蘭)

顯然,古代文學作品裡所說的佩「蘭」與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蘭花並不是一回事,古書中的佩「蘭」就是佩「澤蘭」,是香草的一種(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植物學上的澤蘭跟傳統中醫學裡的澤蘭也不是同一種植物,中醫學裡的澤蘭屬唇形科地筍屬,植物學的澤蘭是指菊科澤蘭屬,根本就是兩種植物)。而現在我們經常說的蘭,指的是蘭花,它跟蘭草不同,蘭花是蘭科植物,多年生常綠草本,是我國栽培歷史悠久的觀賞植物。《本草綱目.草部.蘭草》:「蘭有數種,蘭草、澤蘭生水旁,山蘭即蘭草之生山中者。蘭花亦生山中,與三蘭迥別。蘭花生近處者,葉如麥門冬而春花,生福建者,葉如菅茅而秋花。」顯然,蘭草跟蘭花不是一回事,蘭草有三種,即蘭草、澤蘭、山蘭;蘭花又有兩種,一種春天開花(長在北方),一種秋天開花(長在南方)。一般的蘭花(品種有很多,不能盡列)樣子如圖:

(蘭花)

有意思的是:在《本草綱目》上面一段說明之後,還跟了一段議論說:「黃山谷所謂:『一干 一花為蘭,一干數花為蕙』者,蓋因不識蘭草、蕙草,遂以蘭花強生分別也。」黃庭堅是在他的《書幽芳亭》里這樣說的:「一干一花而香有餘者為蘭,一干五、六花而香不足者蕙。」蘭和蕙實在太像,做為一個非專業人士,能區別出蕙蘭不及春蘭香已屬不易,但在李時珍眼裡,這樣一位大文豪、大詩人,大書法家,竟然把蘭和蕙當成一種植物,只以一乾花多花少來分,對於區別植物來說,黃山谷太外行了。其實不怪黃庭堅,術業有專攻,不過,黃山谷的這種區別蕙與蘭的方法,後世大多愛蘭花的人都還沿用,我們不做蘭花的學問,不必細究,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蘭」的小篆寫法如圖:

(蘭的小篆寫法)

4、葌。讀作jiā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出吳林山。從艸姦聲。」是一種草,出自吳林山。這個字現在已經不常用了,這種草,現在還存在,就是「菅茅」,也單稱「菅」,讀音與「葌」相同,樣子如圖:

(菅)

葉子很像蘭,但不像蘭一樣為人重視,就是一種平常的草,也不像蘭一樣貴重。菅為雙子葉植物綱、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個成語叫「草菅人命」,原本出自《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yì,通「刈」)草菅然。」原意是批評秦二世胡亥把殺人看得像割草一樣隨便。後用草菅人命形容漠視人的生命,任意加以殘害。其中的「菅」,即指這種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草。另外,菅還是一種姓氏,這個姓最早見於春秋時期,同時也是地名,作為姓氏,歷代皆有名人,不再一一列舉。葌的小篆寫法如圖:

(葌的小篆寫法)

5、葰。這個字有三個讀音,分別是suī、jùn、suō。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注了一個音,就是第一個音,這個要注意。《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葰,姜屬,可以香口。」這個意義下,它確實是第一個讀音suī,指的是廉姜,因為《廣雅.釋草》中有註:「廉姜,葰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華山姜的根莖,其藥用價值是溫中消食,散寒止痛,活血,止咳平喘。其實就是助消化的葯,用了可以防止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臭,讓口氣清新,就是「香口」,香口在這裡不指女人的嘴,華山姜的葉、種子如圖:

(華山姜)

當葰讀作jùn時,它的意思是「大」。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有「長千仞,大連抱,誇條直暢,實葉葰楙。」司馬彪解釋說:「葰:大也」。當葰讀作suō時,是漢代的一個縣名,位置在現在的山西省繁峙縣內,《廣雅.果韻》里稱「葰,葰人縣,在上黨」。《漢書.地理志》也有記載太原郡下轄21縣,其中就有葰人縣。葰的小篆寫法如圖:

(葰的小篆寫法)

6、芄。讀作w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芄蘭,莞也。從艸丸聲。《詩》曰:『芄蘭之枝。』」「芄蘭」這個詞聽上去有點怪,其實現在也這樣叫,就是蘿藦,這個植物也是常見植物,只是各地的稱呼不一樣,大致有這些:芄蘭、斫合子 、白環藤、羊婆奶、婆婆針線包、羊角、天漿殼、蔓藤草、奶合藤、土古藤、漿罐頭、奶漿藤、牛角蔓,各自起名的都有起名的依據,樣子如圖:

(蘿藦)

蘿藦是多年生草本質藤本。具乳汁,葉腋有總狀花序,內有多數種子,種子上端有白色絨毛,所以它叫羊婆奶,婆婆針錢包等,種子又像羊角、牛角。莖、葉、果實皆可供藥用。《詩經》里有「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鄭玄作注說:芄蘭柔弱,恆蔓延於地,有所依緣則起。「說的是芄蘭的草本質藤本屬性。郭璞注《釋草》,稱:「芄,蔓生,斷之有白汁,可啖」說的是芄蘭的可食屬性。大概很多朋友小的時候都吃過這種野生的,吃起來甜甜的果實。芄的小篆寫法如圖:

(芄的小篆寫法)

最近有朋友問為什麼後來的課程里不解釋字形了,原因很簡單,這些字大部分是形聲字,除了「艸」部的部首外,其他部分都基本是單獨的一個字,我們均放到本字時再加以解說,除了認識這些事物的樣子之外,這些相對表示事物名稱的名詞部分,我們的目的是認識這種事物就可以了,暫時不做過多字形上的解說。

(【說文解字】之45,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我們知道「八仙」,唐詩里的「酒中八仙」分別又都是些什麼人?
人文掌故:那個讓梨的孔融,真的不是么簡單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