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民國使館,回顧新中國文物事業重大決策:《謝辰生口述》分享會

在民國使館,回顧新中國文物事業重大決策:《謝辰生口述》分享會

這裡是南京觀築歷史文化建築研究院

七十一年前,這裡是荷蘭駐中華民國大使館

而它的建造者和首任主人

則是原國民黨陸軍中將蕭之楚(1897-1958)

(當然,遠比蕭之楚有名的,是他的孫女蕭薔)

作為省級文保單位

2017年

荷蘭大使館舊址迎來了保護性利用的新生

2018年8月24日(本周五)14:30

《謝辰生口述》新書分享會將在這裡舉行

姚遠、薛冰、陳衛新三位學者將進行對話

回顧新中國文物保護泰斗謝辰生先生

為祖國文物「加持護法」的名山事業

歡迎參加

人文與藝術夏季論壇 第五講

新中國文物事業重大決策紀事

《謝辰生口述》新書分享會

南京鼓樓區老菜市8號,坐落著一座這個南方城市裡不多見的北方官式民國建築。許多人或許不知道,就在七十多年前,這裡曾經是荷蘭駐中華民國大使館,一度冠蓋雲集,熱鬧非凡。而這座氣派建築的建造者和首任主人,則是原國民黨陸軍中將蕭之楚。蕭之楚的兒子蕭逸,是台灣著名武俠小說家,孫女蕭薔,則更是大名鼎鼎的台灣演員。

荷蘭大使館舊影

1949年,使館工作人員與來賓合影

1949年以後,世事變遷,這座民國建築幾易其主。到了2015年前後,早已破敗不堪,積滿歷史的塵埃,卻依舊難掩挺拔的身姿和優美的弧線。

修繕前的荷蘭大使館

經過幾年的封閉維修,2017年11月,這座建築以全新的面貌重新進入公眾視線,由觀築歷史建築文化研究院使用,變身成南京民國地圖館供市民免費參觀。

觀築歷史建築文化研究院鳥瞰

觀築歷史建築文化研究院外景

觀築歷史建築文化研究院內景:南京民國地圖展

擁有兩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南京,承載著歷史變遷。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散落著不少光陰的故事。荷蘭大使館的「新生」,只是一個小小的例證,展示了優秀的文物與歷史建築保護性利用的可能性。

而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文物保護不可避免的與城市化進程產生種種矛盾衝突。不少文物在經濟發展和政治運動的洪流中毀於一旦,令人痛心疾首。所幸仍有大批珍貴文物,由於一批文物工作者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乃至冒著種種危險的「護法加持」,得以保存至今,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物質代表。這其中,今年已96歲高齡的謝辰生先生,可謂泰山北斗,魯殿靈光。

謝辰生先生

謝辰生先生自青年時代起,就經由大哥謝國楨推薦,追隨新中國文物事業主要奠基人鄭振鐸先生,擔任業務秘書。1949年以後,歷任文化部文物局業務秘書、國務院文物事業管理局文物處副處長、研究室主任、秘書長,國家文物局顧問等職。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主要執筆人,也是《中國大百科全書 . 文物卷》的主編,也正是謝辰生先生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文物」的定義。

時至今日,96歲高齡的謝辰生先生,依舊擔任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被譽為文博界的「國寶」。

國家文物局七人鑒定組合影。左起:謝辰生、劉九庵、楊仁愷、謝稚柳、啟功、徐邦達、傅熹年

謝辰生先生堪稱新中國文物事業的「活化石」。從五六十年代第一次文物普查,發掘明十三陵定陵和北京城牆存廢之爭;到八十年代制定《文物保護法》,九十年代搶救三峽文物;一直到進入新世紀後北京舊城保護、南京古城保護、「文化遺產日」的誕生、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的出台,謝辰生先生都是參與者與見證人,他的家中,迄今懸掛著全國文保志願者同盟贈送的錦旗:平生只做一件事,熱血丹心護古城

自2012年開始,北京大學博士,南京大學副教授,「2010年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姚遠,對謝辰生先生進行了二十餘次深度訪談和大量電話訪談,完成了《謝辰生口述:新中國文物事業重大決策紀事》。

2018年8月24日(周五)14:30,群學書院-半城讀書「人文與藝術夏季論壇」第五場,將舉辦《謝辰生口述》新書分享會,邀請姚遠老師與南京著名文物保護和鄉邦文獻專家薛冰先生,著名設計師、觀築歷史建築文化研究院創始人陳衛新先生共同回顧謝先生文物保護事業的點點滴滴。歡迎參加。

特別鳴謝

江蘇省慈善總會鄭鋼基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群學書院 的精彩文章:

沒時間看風景偏又熱愛生活的人,都在埋頭看……

TAG:群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