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人決定豈能代替黨委集體決策
來源:解放軍報 作者:吳正平
少數人決定豈能代替黨委集體決策
——全面加強新時代我軍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系列談
電視劇《亮劍》中有一個鏡頭:上級任命趙剛為獨立團政委,到任之時,「刺頭」團長李雲龍正坐在炕上喝酒,愛搭不理地說:「我管打仗,你管生活。」
如果就娛樂消遣而言,對此可以一笑而過。但從黨的組織生活制度來講,這嚴重違反了黨的集體領導組織原則,是想「個人說了算」,必須堅決糾正。
「要落實黨委統一的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習主席在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上強調,「做到一切工作都置於黨委統一領導之下,一切重要問題都由黨委研究決定」。黨委集體決策,既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內容,也是對每一名黨員的政治要求。
實踐反覆證明,只有不折不扣地落實黨委集中統一領導制度,嚴格遵循組織程序,堅持集體領導,實行民主決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得以全面貫徹執行。如果違反了這一原則,必然導致獨斷專行,「老子天下第一」,一切都要自己說了算,聽不進不同意見,甚至凌駕於組織之上,最終搞偏工作方向,危害黨的事業。1931年,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贛南會議作出《關於紅軍問題決議案》,取消了紅軍黨委制,以政治委員「一長制」代替了黨委集體領導,結果使紅軍付出慘痛代價,一度處於瀕臨覆滅的邊緣。
親歷古田會議的羅榮桓元帥曾說:「我們不像舊軍隊,也不像外國,我軍有特點,歷來就是反對『我』的,用只是用『我們』,我們主張集體領導,這是個很好的傳統。」反對「我」,強調「我們」;「主官」不是「主管」,「班長」不是「家長」;要讓人信服,絕不能把人壓服……正是憑著這些優良傳統、制度優勢,無論血火紛飛的戰鬥歲月,還是險象環生的重大事件面前,我黨我軍經受住了一次次嚴峻考驗,始終充滿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
黨委集體決策的剛性任何時候都不能打折扣。《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規定,「不允許用其他形式取代黨委及其黨委會的領導」「堅決反對和防止獨斷專行或各自為政」「不允許用個人主張代替黨組織的主張、用個人決定代替黨組織的決定」。《軍委巡視工作條例》也把「違反組織紀律,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獨斷專行、軟弱渙散、嚴重不團結」等問題列為重點巡視內容。
這並非無的放矢。黨的工作和生活中,「獨斷專行」現象一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班子缺乏民主氛圍,一些主官搞一言堂甚至家長制,喜歡「個人說了算」,習慣把個人意見強加給別人,以「個人否定集體」「少數代替多數」;有的班子成員把「分工負責」看成是「分權而治」,只要歸「我」管的,一切由「我」說了算,常常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更有甚者,有的書記開會前「個人定調」,討論中「個人定音」,決議時「個人定局」,「一把手」變成了「一霸手」。一位黨委書記就曾講:「書記和副書記之間,既是同僚關係,也是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可以想見,如此權力生態之下,程序豈能不被破壞,組織豈能不被架空,原則豈能不被擱置,談何黨委集中統一領導?
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一位優秀黨委書記說,在一些報上來的請示報告上,我喜歡批「按規辦」幾個字,指的就是按規矩辦、按制度辦,而不是我個人說了算。其實,有規矩、有制度,只要對號入座就行了。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嚴格落實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少數人決定就不可能代替黨委集體決策。
軍隊是要打仗的,黨委集體決策比什麼都重要,「個人說了算」的後果更嚴重、危害更大。如今,隨著軍隊實戰化訓練力度加大,部隊遂行任務轉換頻繁,集體決策節奏明顯加快,黨委議事難度不斷加大。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堅持集體領導制度,實行黨委集體決策,該請示請示、該報告報告,重大事項決策決不允許「邁過鍋台上炕」。
「黨委集體決策是篇大文章,認識一定要到位;是門大學問,把握一定要準確;是個大原則,執行一定要自覺。」一位黨委書記的深刻體會,值得每一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時時謹記、處處踐行、事事對錶。


※願軍人堅守的這一路,始終伴著家人的理解與支持
※第十一站:國防科技大學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