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遺忘」的國畫技法——沒骨

被「遺忘」的國畫技法——沒骨

沒骨山水:「沒骨」是中國畫技法的名稱,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大塊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繪物景。用這種方法畫出來的山水畫,稱之為「沒骨山水」

沒骨畫技法是中國畫三大技法體系之一

從歷代關於沒骨畫的論述及流傳下的作品來看,沒骨畫最根本的特點是「直以彩色圖之」就是不用墨線勾勒,直接用色點、色線和色彩的暈染去塑造畫面形象。常表現於花卉。

沒骨畫法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相傳為五世紀初南北朝時期,張僧繇所創立的一種山水畫技法,直接以青綠、赭、白諸色,堆染成山石雲水樹木。沒骨技法為張僧繇所創,唐朝楊升用此法畫山水,稱為「沒骨山水」、北宋徐崇嗣用其畫花卉,他是「沒骨花」的創始人。

張大千仿張僧繇沒骨山水

宋 徐崇嗣沒骨畫

沒骨畫法作為不勾墨線,直接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畫法,從技法上看,有渲染、點染兩種

沒骨渲染是指不勾廓線或先用炭條、鉛筆、淡墨勾出輪廓線,然後用色將其覆蓋,或著色後再將鉛筆、炭條的痕迹擦掉,最終讓人看不到墨線,運用層染或混染法,通過多次著色來塑造物象的一種繪畫手法。

所謂沒骨畫,是按《夢溪筆談》中的定義是「不用筆墨,直接以彩色圖之」

但是,這種沒骨,並不表明沒骨畫的畫面,一定會給人一種軟弱無力的感覺。因為沒骨畫法,通過色彩的造型,比如用色彩直接畫枝幹,點染花瓣、葉子,也可以表現畫家的筆力和物象的自然結構、光色影響等。

而且,由於沒骨畫法直接使用色彩描繪物象的光感、色感和質感,比之用墨線造型的手法,更接近於客觀真實,更富有真實感,更適用於寫實繪畫

清 惲壽平 花卉圖冊-牽牛花

沒骨畫中,清代惲壽平的作品尤為人喜愛,他早年向伯父惲向(明末山水畫家)學畫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並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後轉為以畫花卉禽蟲為主。他從明代沈周、孫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創作經驗,再參考畫史文獻資料,創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沒骨花卉畫法,更以徐崇嗣為宗,兼取各家之長,極大的發展了沒骨畫。所畫花卉,很少勾勒,以水墨著色渲染,用筆含蓄,畫法工整,明麗簡潔,天趣盎然。惲壽平的藝術創作,有自己獨創的藝術見解。

清 惲壽平

清 惲壽平

清 惲壽平

身為國畫的三大技法之一,沒骨畫技法並不如水墨畫技法和工筆重彩畫技法那樣受國人重視,究其原因,還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審美觀念影響

自唐宋以來,繪畫理論和審美觀都普遍受到謝赫「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法的影響,認為用筆是次要的,而且要有「骨法」。在謝赫看來「沒骨」也即意味著沒有了「筆」的表現力。所以,自「謝赫六法」提出後,對用筆的要求影響了中國繪畫一千多年。

其實,不管什麼技法,都是千百來年的沉澱與積累,不應該被磨滅。都是我們中華民族之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牧雲唐博 的精彩文章:

TAG:牧雲唐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