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酒局道出的那些理兒
原標題:三國酒局道出的那些理兒
飲酒、話酒是從來都是不少文臣武將暢抒己懷、成就事業的法子,這一點於三國中便可見一斑。本期,聚珍君便和書友們悟一悟三國酒局上道出的那些理兒。
《三國演義》以「酒」開篇,洋洋洒洒寫了不少酒話、酒事、酒風,一部三國有100多處寫酒的文字。一是招待客人,如呂伯奢招待曹操陳宮。二是大型宴會,如關雲長單刀赴宴。三是送別餞行,如劉備送徐庶,在城外長亭安排宴席,曹操溫酒送關羽,出斬華雄。四是儀禮慶典,如十八路諸侯歃血為盟討董卓,倡議者曹操「行酒數巡」。五是以酒謀命,如董卓以毒酒灌殺少帝。六是議事設計,如周瑜請蔣干,假裝大醉,不過施其計而己。七是祭祀之酒,如曹操以酒祭橋玄。八是醫藥之用,關羽刮骨療毒時飲酒……在這林林總總的「酒事」中,有幾類頗值得後人玩味。
貪杯釀悲劇。飲酒誤事在三國里不勝枚舉,首推張飛。這傢伙性暴如火,待部下刻薄,因故威脅部將范疆、張達,如完不成任務「即殺汝二人示眾」!爾後,又「將酒來,與部將同飲」,大醉之後,張飛這顆豹頭被范、張二人取了去。還有那個淳于瓊,官渡之戰,這老兄因醉酒,丟了袁紹的烏巢,最終被削去鼻子,丟進酒缸淹死了。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才高八斗的曹植。公元219年,曹魏大將曹仁在荊州樊城受困於關羽,情況危急。曹操打算派曹植領兵去救,結果,臨出發前,曹子建因為觥籌交錯,喝得大醉,不能成行。曹操既生氣又失望,曹植爭取「接班」的美夢也隨之成了泡影。
(張飛,選自施大畏連環畫)
勸酒設陷阱。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是請客吃飯有時就是革命。東吳末代皇帝孫皓有個彪悍的規定:喝酒是滿朝文武必須要完成的一項任務。每當這個暴君宴請,大家都知道至少要喝七升。這傢伙還狠抓落實,凡是沒喝完的,就派人灌下去。哇!七升,至少七杯;想當年可沒有啤酒,大概是白酒或黃酒吧。不要以為孫皇帝與民(臣)同醉,其實這只是一種特務偵查手段。孫皓先是把大家灌醉,然後讓侍者在一邊暗自記錄每個人的異常,甚至進行審問和誘供。有人喝了酒,斜著眼看孫皓,這是心懷不滿,抓!有人喝了酒,對孫皓的話不理不睬,這是目無領導,抓!有人喝了酒,聲音比打雷還響,這是沒有組織紀律性,抓!有人喝了酒,嚷嚷著他才是老大,這是圖謀篡權,抓……借酒「革」了人家的命,孫皓算是一個傑出代表。
酒話別當真。凡經歷酒場,總能聽到好話、壞話、廢話、葷話、套話連篇,哪一句算數,千萬別較真。有的人酒後無德,出口傷人;有的人酒後或哭或笑,癲癲狂狂;有的領導酒後輕諾或酒後決策,以致自飲苦酒。有一次,孫權大宴群臣,與臣下一一對干,誰也不能逃避,「君要臣醉,臣不得不醉」。但有一個人例外———餘姚人虞翻。當孫權要與虞翻乾杯時,老虞居然倒下了,假裝已醉,無法舉杯。可等孫權一走開,他立馬坐起來,若無其事。孫權覺得被戲弄了,勃然大怒,當場拔劍要砍他。好在有人趕緊勸說孫權,如此這般這般。孫權醉後還算理智,當場敕令:以後,他喝酒後所下的斬令,都不得執行。
飲酒識人才。諸葛亮寫過一篇題為《知人性》的短文,全面論述了識別人才的方法,即知人七法。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六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第七法則是:醉之以酒而觀其性。當下組織人事部門考察選用幹部,前六法可能會參考,第七法決然不會用。讓「人才」喝高了,看他的性格、性情和自制能力如何?
諸葛亮是否以酒識人才,史無記載。但他在《又誡子書》談「喝酒與人性」的關係問題十分妥帖。諸葛亮告誡兒子諸葛喬說:「置酒待客,為的是合乎禮節,表達情義,使身體舒暢,回複本來的性情,所以興緻滿足,儀禮周到便應罷酒,這是合乎禮儀的飲宴行為。如果主人的盛意未盡,賓客感到冷清,興緻不滿足,那就可以再飲,以至酒酣,但不可達到醉迷亂言的地步。」這封信,諸葛亮以酒「檢測」人的自控力,並觸及「識人性」問題。喝酒喝到「醉迷亂言」的地步,「人性」就會迷亂,就會胡言亂語,好事變壞事。總之,喝酒要掌握好度。
(諸葛亮,江治安作品)
推杯換盞中的心機。濡須口孫權與曹操兩軍大戰。東吳猛將周泰英勇殺敵,受了十二處創傷。孫權升他為平虜將軍,其他將領不服。於是孫仲謀演戲了,他大擺酒席,推杯換盞之際,孫權非要與周泰乾杯。孫權似醉非醉,大庭廣眾之下,要老周脫衣———大家看清嘍,身上是傷痕纍纍。「這道傷是怎麼來的?」「唉!那道傷又是怎麼來的」……邊喝邊問,老周喝得七葷八素,孫權也流淚哽咽。把酒數創傷,目的只有一個:周泰該賞,不要不服。由此可見,孫權最會「用酒」。
英雄把盞與眾不同。曹操與劉備曾經演出「青梅煮酒論英雄」的話劇。酒後吐真言,曹操當仁不讓把自己稱為英雄。反觀劉備,寄人籬下,當曹操說破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時,因受驚嚇,以致掉了筷子,真是說破英雄驚煞人,巧借聞雷來掩飾。可見當時劉備沒有醉。劉備這個織席販履的梟雄可不笨,如果也來個「當仁不讓」,奸雄怎會饒得了梟雄?記得劉備來飲酒前,還在「種菜」,還在韜光養晦。與其說劉備與曹操飲酒,不如說劉備在給曹操演戲。
當下,人們為什麼喜歡酒局,除了酒癮之外,大都還有工作或商務要談。仁兄,可要小心,酒後吐真言,要想不吐就不要醉嘍。
酒歌好唱諍言難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這首「短歌行」至情至性,流傳至今。然而揚州刺史劉馥頗「不知趣」,批評曹操歌中二句不吉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於是曹操大怒,手起一槊,刺死劉馥。儘管奸雄事後認了錯,並以三公禮葬之。
看來,酒雖可怡情悅性,但更能壞事,這應該是定論。罷了,古今多少事,都付談笑中。
本文原載於寧波日報 2017.2.3,姚志明 文
﹀
﹀
﹀
鄭逸梅 著
?2018年1月,定價28元
?本書以筆記體考《三國演義》之故實,計193則。如:「按張飛能畫,並非無稽之談。《畫髓元詮》有雲,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又關公善寫竹,載於《耕硯田齋筆記》,雲公善寫竹,有石刻畫竹,凜凜剛正干霄。凡言畫竹者,始自五代李夫人,不知實創自公也。又諸葛亮善書法,知者亦鮮。《華陽國志》雲,《歷代名畫記》及《圖繪寶鑒》雲諸葛亮曾為南夷作圖繪,天文地理,人物事實,時甚重之。善草書,工篆隸。其子瞻,亦工書畫。」自有趣味,自有考證,是一部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閑話。


TAG:中華書局聚珍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