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臨顏真卿《多寶塔碑》
(首先要對個別發消息者表示道歉,48小時內沒有回復的消息都無法回復了,公眾號有此限制。話說我也沒想到會有給我發消息的朋友。)
通臨《多寶塔碑》是我一直想達成的事兒,這些天每天抽點時間出來臨。可當我開始臨之後,才發覺上「賊船」了!是拓本版本的問題,臨習者一定都要注意。
為了收納方便,我選購了上海書畫出版社的16開的版本,這個版本是每行9個字,而我們一般常見的版本是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每行為10個字,偶也能見到每行8個字的版本。另外,上海書畫的這個版本缺點也比較明顯,就是筆畫相對瘦削,漫漶模糊的地方也多,我估計是由於拓的時間較晚的關係。
▽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多寶塔碑》拓本
但既然錢也花了,這次還是臨習上海書畫的版本。我上網搜了下,中華書局的《多寶塔碑》用的就是東京的版本,但開面太大,我下次通臨之前再糾結下。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日本二玄社的《多寶塔碑》,有黑白和原色兩種。順便安利下明年1月在日本東京博物館舉行的顏真卿書法特展,到時會有台北故宮的《祭侄文稿》到場。
▽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特展預告!
先說說我這次臨習遇到的難點,主要還是字體大小的問題,我寫大楷習慣了,之前臨《王羲之聖教序》和蘇軾《寒食帖》雖然也寫過較小的中楷,但這次卻是全篇,顏真卿的字又筋肉飽滿,總感覺寫得小不夠爽,可魯公僅用3-4cm見方就寫成了如此莊嚴大氣的篇章,不得不佩服啊。我最後用了4.5cm高的格子,一開始還能謹小慎微的留點空間,但寫著寫著就頂天立地了。
由於通臨,基本上一遍過,偶有走神漏行漏字時才重寫,因此遠非字字滿意。
我用了11天時間,平均每天2張,每張用1小時。上傳這裡,留個腳印,有待將來再作比對。
由於網路搜不到上海書畫的版本全篇,因此以下的拓本圖片皆為手機拍照拼接而成。
△上頁在拍照比對時才發覺漏臨一行


TAG:清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