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是「畫」出來的,而畫是「寫」出來的

書法是「畫」出來的,而畫是「寫」出來的

周劍初,1971年生,湖南隆回人。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周劍初五體書法工作室導師,北京大學藝術系書法研究生,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劉洪彪書法工作室助教,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課題班、精英班成員、創研班助教,「沈門七子」及「國書會」成員。

學 書 斷 語

文 | 周劍初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一切中國文化史、藝術史,無不與中國書法相聯繫。

「書法」是指有關書寫的一門學問。這個「法」字不只是一個「方法」的意義,應當看作是「傳統」、「語法」的「法」字的意義來理解,包含著「法則」、「規律」等諸多內容的一個總體涵蓋。在這個意義孕育下所形成的作品,我們可以稱為「書法」作品。

學書如孩童學步,先立(正書)後行(行書)再跑(草書)。要循序漸進,墊牢基石,才能攀登藝術的高峰。

學好書法得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天資高,二是路子正,三是老師好,四是用功勤。

我一直認為,書法是「畫」出來的,而畫是「寫」出來的。書法是抽象的漢字,通過書者運用筆法、墨法、章法等手段,參入內心感受,呈現出令人無限遐想的意境,畫則需通過具象的描述體現人文的寫意精神。換句話講,書法創作應是理性狀態下的情感發揮。

比較眾多藝術門類,書法藝術是一項看起來簡單,卻又複雜、最難取得成效的一門藝術。說她簡單,簡單到一支筆、一瓶墨、一張紙,似乎人人都可上手,個個能成書法家。不像繪畫,有具象來表現,有顏色來補充,還可反覆塗抹。書法則不然,表現的內容是抽象的漢字,靠點畫的精準豐富來抒情表意,且只許一次成功,其難度可想而知。有人形容「書法是笑著進來,哭著出去,繪畫是哭著進來,笑著出去」,正是這個道理。

學習書法的唯一道路,就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變與發展。學習書法的唯一捷徑是臨帖,說到底就是對古帖的模仿。模仿的精準與到位程度客觀上反映了對古法、經典的掌握程度,以及在這個基礎之上將來取得的高度。

一件好的書作應蘊涵「古、雅、靜」之氣息,給觀者以美的享受。有古意,主要是能根植傳統,取法乎上,有一個正確的學書路子。有雅韻,主要是作品精緻而不粗俗,有品位,雅俗共賞。「雅」能使專家認可,「俗」能讓大眾喜歡,很好地把握這個「度」,並一以貫之去實踐。有靜氣,主要是書作結字爽朗,點畫精到,形神兼備。要達到靜,我的理解只要「到位」了,作品自然也就靜下來了。如何到位?一是天資要高,要過「模仿關」。二是守得清貧,要過「寂寞關」。

試想,一個人如果一味追求功利,不甘寂寞,耐不住清貧,處處拋頭露面,則心氣浮躁,筆下流露的只能是流滑躁動。功利心乃人之常態,過分注重則事與願違。

古帖雖從不「言語」,但卻是我們學書之人最好的靜態老師,總是靜靜地、潛移默化地引領學書人解惑得法、領悟真諦。選帖要遵循四個原則:取法乎上,沒有個性,因人而異,高人支招。

有的人寫了一輩子,從不臨帖,一味地「創變」,拿起筆來空無依傍瞎劃一通,漠視於「法」,遊離無「根」,想當然地誇張、變形,最終結果只能是勞而無獲、勞而無功。還有的人迷途知返,但人的精力體力有限,加之「野路子」已染上許多不易修正之毛病,所謂「一張白紙好開篇」,便是這個道路。

書法最要脫俗,古人謂諸病可醫,唯俗不可醫。何為俗?得古人形表而失意神者為俗;衣衫襤褸、亂頭粗服者為俗;騷眼媚目、妞妮妖艷者為俗……雖標準不一,但本質相同。雅與俗之別,最簡單的辨別是一個「異」字。「異」是由「眾」而脫穎立異,不是「羊群出駱駝」的異,是「鶴立雞群」的那種異。

寫字犯不著一本正經,但也不能沒一點正經。清人劉熙載說:「書要有為,又要無為」。在我看來,有為就是懂得黑白分割、行列排布和全局經營。無為則是輕鬆率意,任達不拘和自然天成。近人曾熙評論沈曾植書法時說:「工處在拙,妙處在生,勝人處在不穩」。沈公進一步闡述道:「翁方綱一生之誤在穩,劉墉八十歲後能到不穩,何子貞七十以後更不穩,惟下筆時時有犯險之心,所以不穩,字愈不穩,則愈妙」。我想,我們可以從中悟出點什麼。

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好比一首優美的樂章。尤其是行草書,蜿蜒連綿,起伏跌宕,其點畫線條隨著書者的情緒變化而變化,活生生的就是書者的一張「心電圖」,書貴悟道,一個「悟」字最為重要。書要由生到熟,然後由熟到生。寫了幾十年,功力不可謂不深。一味地熟下去,當然會寫至「漂亮」,寫至「美」,但這種「漂亮」將流於媚俗,這種「美」會讓人覺得丑。要熟中求生,求的過程就是「悟」,「學而不思剛罔」,「詩到老年惟有辣,書如佳釀不宜甜」。書最忌甜熟,熟則傷雅,過熟則腐。

書家當習「五體」。從生活角度而言,猶如人不僅要食「五穀」雜糧,還要暈素搭配。從書法本體來說,也自有道理和根據。

其一,今人染翰,除純屬修心養性之業餘愛好者,多視書法為摯愛而定為主業。然書法之於當代,大抵已失卻實用功能。斯世之書家,若只攻一體,千篇一律,長久循環往複,雖具一格一調之面目,卻難免自感單調乏味,人覺視覺疲勞。至於筆法、結字之變化,謀篇、布局之創新,將無能為力,無計可施。

其二,五體雖各體獨立,實乃一脈相承,相互影響,相互聯繫。蘇東坡云:「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周密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習楷書,難在姿態飄揚書寫放鬆,減少規矩束縛,字的姿態應盡多橫生自然之趣,體現天真的流露。有人寫楷幾十年,功力不可謂不深,但拘謹呆板,毫不生氣。如以篆隸入楷,字裡行間可透出生拙的金石意趣,以行草寫楷,書寫可自然流暢,拘謹呆板之態頓可化解。有人寫小字得心應手,可寫大字卻神采全無。小字寫大,需對字形重新整合,如練魏碑,便可迎刃而解。有人對草書情有獨鍾,尤其是大草,最能抒發書者之性情。當今草書創作,主流是好的,但無視經典、自我作古、任筆為體、狂塗亂抹之現象比比皆是。解決的辦法,除了多讀書多臨帖,重要的一條是在取法上要「博」。篆隸可解決草書線質之輕飄浮滑,習行書可使書寫自然輕鬆、結字美觀大方,習楷書尤其是小楷,可使書者關照書作之細節。

其三,習五體乃書家日課之基本功,好比習武站樁、唱歌吊嗓,習五體不是書家之終極目標,乃由「博」向「專」過程中之必要手段、重要過程,五體積澱越深,個人書風的創建越「健康」,否則容易形成「怪胎」。

形式是必須要講究的。如同天生麗質之美女,若略施粉黛,既能不失自然與素樸,又能平添些許韻致,令觀者賞心悅目。就書法而論,關於形式的理解,我歸納為七個字:合理的與眾不同。合理是前提,與眾不同是關鍵。合理的概念是寬泛的,包括內容、書體的選擇,筆墨、紙張的運用,空間、章法的把握等等,都要恰當、完整,達至和諧。光有「和」是不夠的,更要關注「和而不同」。

書法大展數萬件作品同時PK,短短數日之內評出結果,若「長相」平平,毫無新意,自然慘遭淘汰,若能新意迭出,有自家風貌,才有可能與評委「一見鍾情」,脫穎而出。

(節選)

圖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及時刪除

商業合作請聯繫蘭亭會小書童

書法聚焦編輯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聚焦 的精彩文章:

每日經典欣賞——《道德經》

TAG:書法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