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方一強國,為了通商,給皇帝送了六百箱禮物,被拒,結果被打慘

西方一強國,為了通商,給皇帝送了六百箱禮物,被拒,結果被打慘

原標題:西方一強國,為了通商,給皇帝送了六百箱禮物,被拒,結果被打慘


中國自古以來地域遼闊,人數眾多,有著富饒的土壤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正是如此,在清朝時,乾隆皇帝曾以天朝物資豐碩,不需要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為由,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嚴格限制國內人民和外國進行貿易往來與經濟交流。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明朝也曾經有過一段閉國自守的時期,但與清朝當時實施的政策不同的是,明朝政府只是嚴格限制私人與海外商人之間進行貿易交流,卻沒有完全拒絕外國商人來華。說白了就是,對外貿易交流可以,但要由政府進行把控。


而後面清政府所執行的閉關鎖國,則是全面對與外國貿易往來,進行限制,也因此給後世埋下了一個禍端。


乾隆二十二年之時,即公元1757年,清政府正式下令,全國除廣州一地之外的所有通商口岸都停止對外進行貿易交流。從此之後,中國開始慢慢與世界脫軌,一個文明大國開始走向沒落。


由於全國只有廣州一處可以與外界進行貿易往來。所以所有試圖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商人們只能去賄賂廣州通商口岸的官員,以此來推銷自己的產品。但即便如此,有著龐大容量的中國市場也並未因此而開放。


? 而此時歐洲剛剛經歷過工業革命,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家新的生機在前,他們迫切的需要找到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以消化自己製造出來的商品。英國是其中的代表方,為了尋求打開中國市場的正確方式,他們還特意派出了外交官,來中國進行談判。


1792年,借著給乾隆皇帝賀壽為理由,英國政府特意派了一位外交官帶了600箱禮物,來到了中國。試圖和清政府進行談判,爭取與之貿易往來的資格。


那個被派出的外交官名叫馬戛爾尼。為了此次談判能夠成功,英方自然是做足了準備。作為代表的馬戛爾尼是一個十分了解中國文化的人,也十分崇拜中國。因為在當時歐洲,許多社會名流十分推崇中國的儒家文化,在他們的印象中,東方是一個神秘的寶藏之地。


因此,馬戛爾尼在來之前也對中國抱著極大的期望。但這種期望沒有持續多久就破滅了。因為一見面乾隆皇帝就要求他行跪拜禮,這在他們的文化中是不可理解的。但入鄉隨俗,沒有辦法,他最後選擇單膝下跪。


此事之後,為了達到他此行的目的,他曾多次和大臣和珅進行交涉。想讓清政府多打開幾個口岸進行通商,並且降低一些稅收。但最後,他的要求都無一例外地被拒絕了。


滿懷失望的馬戛爾尼回程之前,說過這樣一句話:如今中國的盛世只是假象,還說:從這次出行看來,要打開中國的國門,只能靠武力。一語成鑒,後來沒落的中國就是被列強以這樣屈辱的方式打開了國門。



但當時的清政府完全沒有意識到將來可能會面對的危機。甚至連馬戛爾尼送來的禮物,也是到一年之後才被整理出來。裡面有的新式槍支,榴彈等武器也沒有引起清政府的注意。就這樣,中國錯失了一次反悟的機會。

直到1840年,清朝政府被一聲火炮驚起,故步自封了八十餘年的中國此時才發現外部的世界已然變天,自稱天朝上國的自己早已脫離了其他國家的步伐。幾十年來的閉關,得到的只是短暫的繁華。繁華過後,換來的卻是屈辱的血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書談史 的精彩文章:

一位見證七帝的女子,晚年皇帝特賜皇后鳳冠,子孫個個得皇帝器重
皇帝款待良將,卻故意刁難,良將大怒直接離去,皇帝:不能留了

TAG:讀書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