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明明玩手機時的我全神貫注,怎麼還說手機讓人多動症呢?

明明玩手機時的我全神貫注,怎麼還說手機讓人多動症呢?

作為典型的「坐不住」星人,上班日簡直就是我的「受難日」。坐——每五分鐘就要換種坐姿外加抖腿不停;站——身體重心會在兩腳之間移來移去;開會——眼神在PPT和電腦屏幕間遊離,最後默默掏出手機……

沒錯,本「多動症患者」只有在玩手機的時候才會注意力集中、一動不動!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內心著實欣喜啊!我發動自己愛思考的小腦瓜,提出了一個疑問:玩手機能不能「治」好我的多動症呢?

手機真的很好玩,蜘蛛俠都不去拯救世界了 | giphy

然而,上個月JAMA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發現:頻繁使用數字媒體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癥狀。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常表現為容易分心、難以專註、過動以及「我控制不住我自己」,也就是俗稱的多動症。

玩手機會加重「多動症」?

事實上,智能手機、平板等各種電子設備以及電子遊戲對青少年有什麼影響,要研究起來比較困難,因為它們的更新速度太快了。因而,長期關注數字媒體與ADHD之間的研究就更加少了。

現在這一研究算是比較難得的,它研究了近2600位美國洛杉磯縣的高中生,而且持續了兩年多的時間。在研究開始前,這些青少年們全都沒有ADHD癥狀(有癥狀的學生在一開始就被排除了)。實驗內容主要包括:

1、統計學生們使用數字媒體有多頻繁;

2、調查學生們ADHD癥狀的發展情況。

圖 | pixabay

研究人員統計了學生們使用14種數字媒體的頻率,包括發信息、瀏覽社交媒體、看視頻、聽歌等等,然後收集了學生常用的數字媒體的個數,以及其對應的頻率:0,1-2次每周,1-2次每天,或者一天好多次——算作「頻繁使用」。約一半的學生表示他們每天都會「頻繁」地看社交媒體、發信息。

研究結果顯示:

在每天都頻繁使用全部14種數字媒體的學生中(每天都很忙吧?),10.5%的學生表現出了ADHD癥狀;

經常使用7種數字媒體的學生中,9.5%的學生表現出癥狀;

相反,在那些沒有過度使用任何數字媒體的學生(該不會是學霸?)中,僅有4.6%的學生出現了ADHD癥狀。[1]

也就是說,頻繁使用多種數字媒體的學生表現出ADHD癥狀的可能性更大

圖 | giphy

機不離手,真的好嗎?

不過,這只是一個相關性研究,並沒有證明因果關係,因此我們並不能說:頻繁使用手機登電子設備會導致ADHD。但是,該研究是在一個孩子們都沒有ADHD癥狀的前提下進行的,而研究結束後,一些學生們卻出現了癥狀,這樣的結果仍應受到重視。

另外,研究也有局限性。比如,沒有收集學生們的睡眠數據;不清楚父母與孩子的互動程度;以及父母在家上網的頻繁程度……這些都可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比如,睡眠不足會降低孩子的專註力,可能產生類似ADHD癥狀的行為。而在一個父母都常常盯著手機看的家庭里,如果孩子不愛玩手機,那才奇怪。

還需注意的是,表現出ADHD癥狀並不意味著就確診患有ADHD,該研究中的孩子並沒有診斷出ADHD。若要確診,除了問卷調查,還需要專業的醫生在採用多種臨床方法的情況下才能確認。

圖 | pixabay

除了可能會更加多動,獲取網路碎片化信息的習慣也可能導致批判思考能力下降無法理解複雜的概念。還有研究表示,盯著屏幕越久的孩子越不開心[2] ……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住那隻緊緊拿住手機的手。

機不離手已是個不爭的事實,你自己放下手機,抬頭掃一眼,是不是周圍人全都在看手機?遊戲、社交媒體、視頻、音樂、通信……手機裝著我們全部的生活。你要是打算勸自家孩子別沉迷於手機,先看看自己是怎麼刷手機的吧。

圖 | giph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印度發射逃逸系統測試成功,下一步就是動真格的載人飛
拉粑粑是坐著好還是蹲著好?我們錄了個視頻記錄了測驗過程!

TAG:果殼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