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高德開放平台總經理童遙:新的出行服務如何賦能出行未來?

高德開放平台總經理童遙:新的出行服務如何賦能出行未來?

在技術與資本推動的商業浪潮下,「風口」接踵而來,熱點高速迭代,機遇與挑戰並存,在風口興衰瞬變的時代,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大風起於何處,下一刻又將刮向何方?"36氪關注著每一次新風口的興起與沉寂。以「風口更迭,探索永恆」為主題的2018新風口峰會與你攜手探索商業進化之道。

「今天,共享出行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正困擾著用戶和司機。首先是道路變得越來越擁堵,其次是用戶打不到車。」高德開放平台總經理童遙在峰會上表示。

童遙認為,道路本身沒辦法快速增長,我們也沒有辦法對供給做出快速的改變。因此,若要解決城市出行效率低和乘客打不到車的問題,就只剩下一個辦法:提升道路使用效率。

如何提升?童遙認為,將出行數字化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具體怎麼做?童遙在峰會上用高德的案例對以上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以下為童遙演講全文:

大家下午好!最近一年多的時間,高德在出行領域做了很多新的嘗試,借今天這個機會跟大家報告一下我們在出行領域的一些心得體會。

今天,共享出行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正困擾著用戶和司機。首先是道路變得越來越擁堵。雖然個別城市的效率改善得比較好,但整體來看,道路擁堵的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

第二個問題是用戶打不到車。道路擁堵很大部分原因是道路上的汽車太多,但同時我們發現,今天有大量用戶仍然無法在需要的時候打到車。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基礎設施效率問題。道路本身沒辦法快速增長,我們也沒有辦法對供給做出快速的改變,因此,若我們希望同時解決城市出行效率低和乘客打不到車的問題,就只剩下一個辦法:提升道路使用效率。

高德花了12-18個月時間,從產品和技術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到底如何做到。

我們如何把出行數字化?首先道路肯定是沒有辦法簡單數字化的,但有一個中間產物,叫「路況」。路況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物體,它是一個經過計算和數字化抽象的一個概念。它並不像道路一樣看得見、摸的著。路況本身的抽象,其實是對調度的效率優化做了最基礎的部署。也就是說我們有了一個最基本的客觀對象可以做優化了。

因此,提高道路使用效率非常關鍵的一步時將其數字化。高德做了哪些嘗試?獲得哪些成果?在出行數字化的過程中,我們按照打車的全流程做了拆解。

首先是訂單匹配的階段。訂單下發前我們會做出供需預測。在訂單發出前那半秒鐘,系統會將全城市整體供需的情況預測出來。預測結果是依賴於地圖裡海量的自駕車數據、公交出行數據、共享出行的數據、打車數據、以及一些城市貨運數據。這些數據是通過時間的積累加工出來的,非常有利於幫助我們去判斷一個地區的叫車需求大概在什麼範圍內波動。

訂單被派發到系統後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車輛匹配計算。在車輛調度上,我們會做同方向道路派單,我們可能並不會把這張訂單派送給離你最近的司機,而是把這個訂單派給離你稍遠,但他只要兩個紅綠燈就過來的同方向司機。這種方式對用戶的體驗和司機的效率來說是有改善的。

所以此時要開始計算誰適合接這個訂單。這裡涉及一個重要概念:ETA,就是預計到達時間。在計算司機接用戶的時長時,不用距離來計算,而是按預計到達時間來計算。

在第二個階段,派單結束之後,我們會對車輛進行調度,也就是削峰填谷。實際上在高峰期運力是永遠不足的。今天所有出行的車隊,比如首汽約車、曹操、滴滴等在配置車輛時都是按照城市的最高峰期的70%、80%來配的。如果配置過高,就會導致低峰期的時候虧損比較嚴重。配置過低,就會導致真正需求旺盛的時候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當有一個調度系統可以幫助大家把波谷的訂單系統往上抬一抬的時候,用戶在高峰期就能獲得充足的運力。

如何讓司機和乘客快速接觸?我們採用的是司乘同顯,乘客可以看到當前司機是什麼樣的狀態,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什麼時候下樓合適。我們希望減少司機等待客戶的時間,也減少乘客等待司機的時間。

第三點,行程如何高效。這裡涉及到的問題是路況。高德可以通過路況預測告訴乘客需要在高峰期花多少時間和成本。也可以幫助司機預估一個目的地,接一個訂單後什麼時候能回來接下一個訂單。

最後是乘客下車時,如果遇到費用糾紛、甚至是其他更嚴重的問題,高德的風控系統就會發揮作用。高德依靠的是支付寶體系,在風控系統的支持下,我們可以判斷誰是壞人?誰是坐車不給錢的人?誰是拉乘客多收一百塊錢的人等等。

今天高德在做技術嘗試時,我們在高德地圖內部做了打車功能。希望能夠通過訂單的輸送去做一場比較大的實驗,去看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時段效率如何?今天高德正在接入更多的合作夥伴來提供這些服務,將來我們會做更深度的挖掘,希望將來有一天大家在出行當中能夠感受到效率的提升。

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iPhone防沉迷功能是否有用?我在14歲女孩身上做了個實驗
揭秘頂尖成功人士的8大共同特質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