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索金融創新新思路:51信用卡與銀行的「精準合作」

探索金融創新新思路:51信用卡與銀行的「精準合作」

8月23日,2018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當前金融政策、金融改革以及金融創新與融合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並邀請到了銀保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於學軍、工行董事長易會滿、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中行副行長張青松、建行副行長章更生、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北京銀行董事長張東寧等重量級嘉賓。作為國內與銀行在流量、技術等領域有著密切生態合作的金融科技企業代表,51信用卡也受邀出席大會,圍繞「信用卡創新與突圍」這一角度為銀行業改革提供新視角。

金融科技是金融創新的「活水」之一,它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重塑了金融產業的商業模式、服務流程、產品設置等環節,也是促進銀行業全面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

中國光大銀行董事長李曉鵬在本屆大會上指出,「未來的數據流、信息流對銀行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成為未來銀行的生命線。誰得到了場景、誰得到了數據,再加上有人工智慧的金融科技,誰將佔據銀行業發展的最有利地形。因此,銀行與科技前沿緊密結合,能夠不斷提高銀行服務和產品的覆蓋率、使用率和滲透率,進而滿足金融消費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據了解,在金融科技與銀行的「拼接」與「融合」的過程中,湧現出了多類型的新興合作模式。其中主要有BAT式的互聯網流量巨頭與銀行達成全方位合作,以及以51信用卡為代表的細分垂直領域的金融科技企業與銀行的精細化合作。

BAT以巨大的流量優勢和海量的大數據資源為資本,率先在與銀行合作方面實現突破。據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是BAT中最早與銀行開展戰略合作的企業。2004年7月,騰訊與工商銀行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協議在在發行虛擬聯名卡、推廣電子銀行產品、開展共同的網上安全認證、共享營銷宣傳渠道及客戶資源等方面開展合作。

阿里巴巴則與國有五大行均達成戰略合作,相比阿里和騰訊,百度在大數據以及位置信息服務、產品營銷等領域和銀行合作較多。

與BAT不同,深耕細分領域的金融科技企業,在流量之外,更主要的是其在多層級的消費金融市場中有精準的用戶覆蓋。因此,近年來,「金融科技+銀行」這一垂直細分領域的合作也異軍突起。近期剛於港股上市的51信用卡正是個中代表。

據了解,2014年起,51信用卡就與廣發銀行達成在線信用卡發行的流量合作,該合作的達成主要仰仗於51信用卡旗下信用卡賬單管理工具「51信用卡管家」APP的用戶群與銀行客群的高度匹配。

「51信用卡管家」APP以滿足信用卡用戶的管卡需求為出發點。據Oliver Wyman 報告指出,2012年上線的「51信用卡管家」是國內首個線上信用卡管理平台,因而迅速搶佔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流量紅利,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底,「51信用卡管家」APP的註冊用戶已累計達到6200萬,51信用卡旗下所有產品用戶累計超過8100萬。2015、2016、2017年「51信用卡管家」APP的平均月活用戶分別為350萬、460萬和590萬,是國內最大的線上信用卡管理平台。

截至2017年底,51信用卡已與20家國內主要銀行達成在線辦卡合作,2015、2016、2017年通過51信用卡管家發出的信用卡達到380萬張。

在金融改革的大格局下,若要進一步實現金融創新的突破,金融科技企業需更加重視客戶價值挖掘和流量的重複變現,也需要不斷加強為銀行業提供的科技驅動效率提升和差異化服務能力。

51信用卡在自身信用卡用戶流量和價值挖掘的基礎上,深度貫徹「精準匹配」的合作原則。這不止體現在51信用卡抓住了主流銀行線上獲客渠道狹隘、以及無法迅速找到潛在線上用戶的痛點,進而為其提供引流服務;也體現在公司找准了城商行在信貸業務發展規模擴張和技術實力上的困境,於是自2017年4月起,與多家城商行在數據應用、信用分析和風險管理方面深入合作,發行聯名卡。據悉,截至2017年底,51信用卡已與合作銀行發行超過10萬張聯名卡。

51信用卡CEO孫海濤也在本屆大會上表示,在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進行信用卡轉型方面,51信用卡會與銀行一起繼續努力實現創新與突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