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除了金馬金曲獎,台灣還有很多好設計!

除了金馬金曲獎,台灣還有很多好設計!

早在2014年的時候,我曾經發過一篇有關金曲獎海報設計的文章,不知道有沒有老門友記得。當時的設計團隊 JL DESIGN 提出的「Graphic Beats」——跳動的符號的主視覺設計概念,讓那一屆的視覺設計與動態影像進行了酷炫的大跨界合作。

而今年,在金曲獎即將邁入30個年頭的前夕,主辦單位再一次邀請 JL DESIGN 創意總監羅申駿來為第29屆的金曲獎的進行主視覺設計。

貼紙、噴漆、海報,將這些元素以拼貼的形式串連起來,彰顯在新的變革下音樂的全新未來。

歷屆的金曲獎主視覺,都展現了極高的設計水準,可謂是集合了台灣各設計高手的作品合集。

例如我們來看一下,最佳的專輯裝幀設計,讓人有意外驚喜的設計。

關於金曲獎的視覺設計。

第25屆

第26屆

第27屆

當然,代表高水準的台灣設計,不只有金曲獎才有,金馬獎同樣如此。我從網上搜集到了從2007年至今的金馬影展主視覺,從這些作品中,不僅能看到華語電影的發展變遷的豐富內涵,同樣也能看到設計者深邃的設計理念。

咱們從過去到現在,順著看下來。

2007年的第44屆金馬影展的設計主視覺海報也是用了拼貼的手法,將大量電影劇照融入到主視覺的圖形中,色彩呈現出一種柔和感。

2008年的第45屆金馬海報以簡單色塊、幾何圖案、還有反轉的做法、製造觀賞的趣味。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屆《投名狀》獲得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3項重量級大獎,張涵予憑《集結號》獲得最佳男主角獎。

第46屆金馬主視覺是一個「攝影機頭」造型的人,穿著正式禮服跑出主畫面之外,身後的照片中有一群扛著電影器材的工作人員。

同時,設計中出現的照片也是電影工作的真實寫照,往往為了配合場景遷移,攝影、燈光、收音人員都得扛著沉重器材到處搬移,重新架設再拍攝,十分辛苦。這次的設計也凸顯了向電影幕後工作人員致敬的主題概念。

2010年的第47屆金馬主視覺的主元素是在高速攝像機拍攝下的破碎玻璃的其中一幀,設計師以這種形式表達動與靜的概念:電影中流暢的動作是由一連串的靜止所組成,是電影「動」的本質。同時加入醒目的「開始」「暫停」鍵的標誌更加詮釋了「動」與「靜」的切換。

2011年的48屆台北金馬主視覺,似乎沒有太多特別的寓意。

2012年的49屆,是由吉米繪製的主元素,一幅小男孩與駿馬飛翔在海洋上的圖,代表了光與影的追逐。

第50屆的金馬主視覺,是黑紙作底、白色油墨印壓的張曼玉影像的局部切割,就好像膠片在切片的瞬間停留下的畫面,表達電影能讓瞬間化為永恆的一種感覺。

51屆的主視覺,則充分融合了金馬和51的形象,在 5 字中用充滿中國特色的類雲紋來象徵過去半世紀所累積的電影藝術,1字的頂端則變化成的尊貴馬頭權杖,象徵權威性的金馬獎。

52屆主視覺中燙金華麗的金馬51幾個大字佔據了整個篇幅,其中「52」是由兩個1與0所組成,刻意的使用兩條等長的細線連結形成52的形狀,融合了電影由「膠捲」步向「數位」的概念。搭配以簡約筆繪勾勒出一個俠女的形象,這個形象來源於40年前在戛納奪得技術大獎的影片《俠女》,這部影片將武俠類型成功推向國際,是華語電影的一座里程碑。兩種元素疊加,讓海報的設計呈現出既復古又創新的感覺。

2016年的53屆金馬主視覺,以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靈感,以男主角拿手電筒探照暗處的身影。那年也正好是該電影上映25年,在致敬經典的同時,也有「回看來時,照亮前行」的期許。

到了我們最近一期的54屆了,這個用粗細不一的各種條組成的,從平整的、曲線的、放射開展等組合為抽象又優雅的「54」符號。背景則是投映於形態萬千的布幕上的《春光乍泄》中的瀑布畫面。

無論是金曲還是金馬,每一個主視覺都充滿了深邃的設計內涵,每一個設計師也都為設計作品做了充足的功課,色調、主題元素等方面都有著豐富的寓意,對於這種文化產品的設計,這樣的功課是必須要做的。這也是大師級設計師與普通設計師的區別。

越努力,越幸運。

這裡是龐門正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龐門正道 的精彩文章:

買不起房已經很慘了,你們還要騙光年輕人的租房錢!
這種刺繡看完睡不著!

TAG:龐門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