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國和清朝以及女真族和滿族,他們之間有著什麼聯繫?

金國和清朝以及女真族和滿族,他們之間有著什麼聯繫?

原標題:金國和清朝以及女真族和滿族,他們之間有著什麼聯繫?


1995年9月曾經在河北省承德市舉行了「紀念滿族命名360周年討論會」,這次會議是由中央民族大學滿學研究所發起的,國內各地的滿學及清史研究學者近90人參加了這次學術會議,就滿學研究領域內的歷史、社會、語言、文學、藝術、民俗等學科的諸多課題,進行了頗有收益的切磋研討。


著名女真文、滿學、清史、蒙古史專家金啟孮先生在在這次會議上有過這樣一段發言:將女真改名滿洲這一件事做為滿洲族(以後簡稱滿族)的一個新的起點,確實值得紀念。這一改稱其影響面之大不僅限於滿族,簡括起來說,這是清太宗皇太極文治上的一件大事。


滿洲族和女真族本是一個民族,在金朝滅亡以後,女真人常借女真族和金朝做為重新統一女真各部和恢復金朝統治的宣傳口號。


元朝末年遼東的鎖火奴和遼陽的兀顏拔魯歡兩次起兵反元,都在1348年(元順帝至正八年),還在劉福通起兵的1351年(至正十一年)的三年以前。他們都自稱大金子孫,但因不久即失敗,沒人注意及之。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起兵自稱大金,並造作祖先傳說出於「佛固倫」(滿語Fe-gurun「故國」即金),當時必是利用女真族和全國做宣傳,利於統一東北的女真各部。鎖火奴也好,兀顏拔魯歡也好,努爾哈赤也好,都談不到有統一中國的大志。


到了皇太極執政時,情形卻不同了,當時東北、內蒙已統一,要進一步經略中原,就要有統一全國的大志,而當時也具備了統一全國的有力的輿論條件。


這些輿論條件是:


1.1634年(明崇禎七年、金天聰八年)十二月,蒙古墨爾根喇嘛帶著嘛哈噶喇像投降。嘛哈噶喇是元朝帝師八思巴為元世祖忽必烈鑄造的佛像,以後元朝歷代皇帝即位前要供奉祂,祂可以說是元朝皇帝和蒙古大汗的象徵。因此,皇太極特在盛京建立了實勝寺,寺中起嘛哈噶喇樓以供奉之,足見重視。


2.1635年(明崇禎八年,金天聰九年)。五月命選翻譯遼、宋、金、元史;六月從林丹汗處得到傳國璽。傳國璽是全中國正統皇帝的重要象徵。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六月得了傳國璽,十月就改了族名。


以上這兩件寶物,就成了皇太極要做全中國皇帝兼蒙古大汗製造輿論的證據。下圖瀋陽實勝寺。


與此相反,金的國號和女真族名反而成為統一全國的障礙。為什麼呢?


1621年(明天啟元年、金天命六年),後金兵攻破遼陽,明朝就停止對北京房山縣金代諸陵的享祀。天啟二年,又盡毀金代諸陵,斷絕水脈,剝案山之皮以壞風水。三年,又在金陵廢墟上建關帝廟以鎮壓之。這雖是出於魏忠賢的命令,但從中可以看出漢人對金和女真舊怨之深,深怕其後裔再統一中國。下圖北京房山金陵遺址。



對這件事太宗皇太極曾一再解釋,如致祖大壽書中即曾說「我兵至北京,諄諄致書,欲圖和好。爾國君臣惟以宋朝故事為鑒,亦無一言復我。爾明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孫,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若繼承女真族再建一個金朝,充其量不過半壁江山。所以繼金,遠不如標榜繼明和繼元。我們可以看出清太宗曾用政治力量,硬說自己不是女真族,因為女真族稱容易在漢人中引起對「靖康之役」的舊怨。改稱「滿洲」,一說出於曼殊師利,「曼殊」即「文殊」,使崇信佛教的漢、蒙、藏三大民族,反而都有好感。


金國梳辮子么?


梳理幾條歷史記載:


1.《北風揚沙錄》:「人留辮髮與契丹異(契丹為髡髮),耳垂金環,留顱後發,以色絲系之」。2.《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一引楊汝翼《順昌破敵錄》:「(宋軍)但見禿頭辮髮者,悉皆殲之」。

3.《三朝北盟會編》卷三載:「(金人)婦人辮盤髻,男子辮髮垂後,耳垂金銀,留腦後發,以色絲系之,富者以珠金為飾」。


4.《建炎德安守御錄》載:「皆剃頭辮髮,作金人裝束」。


歷史故事盡在,歷史風雲故事(微信公眾號:kxylgx),歡迎各位讀者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故事 的精彩文章:

高覽武藝不比許褚張郃差,可為什麼最後被趙雲一槍秒殺?
曹丕、劉備、孫權,三位同時期的開國君主誰更帥氣呢?

TAG:歷史風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