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震驚!長治人都不知道的那段歷史!曾輝煌無限,至今保存著......

震驚!長治人都不知道的那段歷史!曾輝煌無限,至今保存著......

原標題:震驚!長治人都不知道的那段歷史!曾輝煌無限,至今保存著......


根據省文物局官網公布信息顯示,山西省大同市共有1878處長城遺址,分布在:大同市城區、大同縣、廣靈縣、渾源縣、靈丘縣、南郊區、天鎮縣、新榮區、陽高縣、左雲縣等。


山西大運公路旁的明代長城遺址。攝影 解學紅


除了太原、臨汾、運城原來山西這麼多地方都有長城!山西省文物局發布《關於公布山西省歷代長城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的通知》,按照這個《通知》,山西省8市40縣(區)共4276處長城遺存目錄一覽無餘,包括名稱、位置及年代等詳細信息,呈現了山西古長城的"家底"。



大同數量多晉城年代早

公開公布的長城信息包括:長城所在區縣、名稱、具體位置、所屬時代、文物保護級別、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等內容。


根據省文物局官網公布信息顯示,我省大同市共有1878處長城遺址,分布在:大同市城區、大同縣、廣靈縣、渾源縣、靈丘縣、南郊區、天鎮縣、新榮區、陽高縣、左雲縣等,長城年代主要為明代,部分長城為漢代、北魏、北齊時期。


呂梁市的長城遺址共有5處,全部集中在興縣,屬於北齊時期。晉中市現存66處,分布在左權縣、和順縣、昔陽縣,均為明長城遺址。陽泉市長城為明代遺址,69處,分布在陽泉市郊區、盂縣、平定縣。長治市的遺址有20處,分布在黎城縣、壺關縣,黎城縣有19處,為明長城,壺關縣有一處遺址,為戰國時期長城,位於東土池村東側。晉城市共有15處遺址,年代較早,高平市、陵川縣保存有戰國長城,澤州縣有北齊長城,沁水縣有五代時期長城。縱觀全省,只有太原市、臨汾市、運城市沒有長城遺址。



山西省考古所歷史考古研究部主任劉岩,曾參加過全國長城資源調查。劉岩認為,山西的長城遺址從戰國延續至明代,幾乎涵蓋了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所有時代,是研究中國長城歷史的重要區域。山西的明代長城分為內、外兩條線。外線以山西省北部邊界為線、沿呂梁山-恆山-太行山延伸;內線以呂梁山-管涔山延伸,內外兩條長城是明代拱衛京都的重要屏障。此外,分布在壺關縣、高平市、陵川縣的戰國長城是秦國所築的長城,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忻州「國保」長城是明長城樣本


忻州市有1065處長城遺址,分布在偏關縣、河曲縣、繁峙縣、代縣、岢嵐縣、寧武縣、神池縣、五台縣、五寨縣、原平市、保德縣等地。時代以明代居多,同時包含北齊、東魏時期。


翻開《忻州市長城遺址目錄》第576條至第595條,以及第612、613、614、615、618、619條,共27處長城遺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布忻州市在雁門關鄉白草口村、雁門關村,包括白草口段的15座敵台、7座烽火台、白草口堡、雁門關堡以及3段長城本體。


忻州的白草口堡、雁門關堡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原因是文物保存現狀完好,是全國各地修復、復建明長城的樣本,提供了最真實的實物。北京八達嶺長城在修復前,文物專家曾專門到忻州,考察白草口堡、雁門關堡等長城遺址考察。

在歷史沿革與發展中,長城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大型的線狀的軍事防禦體系,主要用來抵禦游牧民族對中原民族的襲擾。山西所處的位置正好處於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分界線,歷史上多個朝代都在山西境內大力興建長城,這是山西保存長城數量多的一個客觀原因。



此外,從美學的角度看,長城基本都建在山頂或山脊等險要之地,長城與山互為天險,另外一方面,山脈因為長城,增添了人文歷史屬性,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張書籤,供人欣賞。


來源:長治潮生活

編輯:王素茂


監製:樊家馴


版權聲明


長治日報社所屬《長治日報》、《上黨晚報》、i長治網和新媒體平台享有版權的內容,任何單位及個人在互聯網、無線客戶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須事先取得長治日報社的書面授權,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長治 的精彩文章:

長治這個村,因為兩位仙女至今香火不斷……

TAG:I長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