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是培福的殊勝日子?

為什麼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是培福的殊勝日子?

為什麼說農曆七月十五是佛歡喜日,是培福的殊勝日子?

皆仁法師

農曆的七月十五是佛教夏安居結束的日子,也被稱為佛歡喜日,它與農曆的四月初八浴佛節一樣,是極為隆重的佛教節日之一。

也許有人忍不住會問:七月十五不是民間所說的鬼節嗎?怎麼會又被稱為佛歡喜日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佛歡喜日的由來。

佛歡喜日,出自《佛說盂蘭盆經》,裡面有這樣一個故事:

當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

目犍連尊者得到六神通之後,就想要救度已經去世的父母,籍此報答自己父母的養育大恩。

尊者就用道眼來觀察世間,他最後發現自己早已去世的母親因為業力故,轉生在餓鬼道中,每天都得不到充足的食物,餓得前胸貼後背,樣子很是凄慘。

尊者見到這樣的境況,心中就像被千把刀刺中一樣痛苦。

他連忙用自己的缽盛滿香噴噴的米飯,然後運起神通,來到餓鬼道中,把手中的缽送到母親面前。

已經變為餓鬼的母親見到如此豐盛的食物,高興不已,連忙用左手捂著缽口,擋開那些前來爭搶的餓鬼,右手抓起食物就往嘴裡送。

誰知道這美食還沒有入口,就被她一直以來造作的慳貪業力變成了火炭。

她慘叫一聲,連忙丟掉了手中變為烈火的食物,雙目垂淚不已。

尊者見此情景,心痛不已,難過地放聲大哭起來。

等他止住淚水時,突然想到世尊一定會有解救自己母親的辦法的。

於是他連忙趕回了世尊身邊,把自己的經歷一一告訴了世尊。

世尊聽聞尊者的經歷之後,慈悲地說道:「目犍連啊,你的母親因為生前慳貪業太重,罪根深種,不是憑你一人之力就可以挽回的。

你雖然孝心可嘉,但是這件事情無論是天神、外道、四天王也無法幫到你,只有憑藉十方眾僧的威神之力,才能夠讓你的母親從餓鬼的苦難中脫離出來。

你記住這個讓你母親脫離苦海的辦法,可以讓她消除罪業,遠離憂愁和痛苦。」

於是,世尊就向目犍連尊者開示了這個方法:

在七月十五,這個十方眾僧安居圓滿自恣的日子裡,為自己前世今生的父母供僧祈福。在這天里,用飲食、百果、器皿、香油、燈燭、坐椅、卧具等,供養十方眾僧。

因為在這個吉祥的日子裡,一切得道的聖者,無論是在山間修行者、還是十地菩薩示現為比丘相者,都會現身前來應供,讓供養者得到福報。

這些清凈無比的聖僧們的德行,就如同大海一樣浩瀚無邊。

如果有幸能夠供養他們,那麼籍此功德力,無論是現世父母還是過去生的父母,乃至自己的六親眷屬,都能出離三途業苦,得到安樂解脫。而現在生的父母更是可以安詳百年福樂,過去七世的父母可以得生天上,享盡天樂。

目犍連尊者遵照世尊的開示去做,而他的母親也因為十方眾僧的功德力,得以提前脫離長達一劫的餓鬼之苦。

欣喜見到自己母親得以脫離餓鬼道的目犍連尊者,又向世尊啟問道:「世尊,未來世中奉行孝道的佛弟子們,是否能夠用同樣的方法來救度今生和七世的父母呢?」

世尊告訴他說:作為孝順父母的佛弟子,理當常常憶念父母的深重恩德,好好奉養今生的父母,並且為七世父母祈福。他們可以在每年七月十五,佛歡喜日這天供養十方眾僧,為自己今生以及七世父母祈福。

了解了經中所說的這個故事之後,大家是否明白七月十五被稱為佛歡喜日的由來了呢?

沒錯,在夏安居三個月中,佛弟子們精進用功,道業有成,諸佛歡喜,護法龍天歡喜。所以這一天,就被稱為佛歡喜日。

而在這個殊勝的日子裡供僧,所得的功德更是殊勝。

唐代華嚴宗的宗密大師在《佛說盂蘭盆經疏》中說道:

盂蘭盆供具足了三種豐厚的福田,極為殊勝難得。哪三種福田殊勝呢?

一是敬田殊勝,即在佛歡喜日中供養自恣的凈戒大德僧眾。

二是恩田殊勝,也就是報答父母的深恩。

三是悲田殊勝,即過去生的父母如果身在厄難之中,以供僧的殊勝功德力,使他們脫離苦海。

可見盂蘭盆供的殊勝。

今天是七月十五佛歡喜日,謹以此文供養大家。願大家在佛歡喜日,都能得到歡喜,於佛法中得大善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直心是道場——小議《延禧攻略》中的魏瓔珞
禪修下座無小事,這幾個要點你知道嗎?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