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32年之後,在切爾諾貝利核災區散步,還在食堂吃了午餐……

32年之後,在切爾諾貝利核災區散步,還在食堂吃了午餐……



對於人類而言,切爾諾貝利應該是永遠的痛。而多年來人們一面哀嘆這座城市的悲慘遭遇,一面也無法抑制探索「鬼城」的好奇心。本期iWeekly邀請了旅行達人團團團,講述她所親身經歷的

切爾諾貝利探險







在烏克蘭基輔的街頭,隨處可見關於前往切爾諾貝利探險的廣告。事實上,這些年核電站探險之旅在

烏克蘭年輕人

中很受歡迎,有一些甚至於會特意冒險,前往遊客限制區,在毫無遮擋的高樓邊緣拍自拍。我猶豫了許久,在烏克蘭朋友們連日積極分享照片的攻勢下,最終還是參加了一個探險行程——畢竟,到烏克蘭旅行的遊客,有哪個不對切爾諾貝利好奇呢?




在切爾諾貝利,遊客只能在已開放區域活動,並且需要跟隨嚮導的指示進行行動。我的嚮導是一個年輕但看起來經驗豐富的烏克蘭女孩,她再三強調,

不要觸碰任何東西

,尤其需要小心塵土。所有參團的遊客也知曉輻射的危險性,所以都按照要求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儘可能少地露出皮膚。







嚮導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個蓋格計數器,如果輻射值過高就會發出警告。這也導致整個旅程中我和同團的幾個年輕人一直在熱衷於到處測輻射值。計數器發出警告的次數並不少,有些地方的數值非常之高,

輻射殘留

的危險可見一斑。這個發生世界上最大核災難的地方就距離首都基輔110多公里,離白俄羅斯邊境16公里,據說白俄羅斯受到的創傷並不少於烏克蘭,接近三分之一的國土被核污染。








▲這裡的輻射值特別高。




在出發前我一直祈禱千萬不要下雨,總覺得那些輻射塵經由雨水打到身上會更危險,結果行程當天遭遇了兩場雷陣雨,使我們一整團被困在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廢棄幼兒園裡。室內不少牆壁已經破敗坍塌,並且十分昏暗沒有光線,大家需要打手電筒才能行走。屋內散落著各種殘肢斷腿的布娃娃們,可以想見當時的撤離急促而混亂,小朋友們都沒能帶走自己的隨身物品。這個地方實在讓人覺得太沉重,所有人都站在幼兒園小小的標牌前看著雨沉默著。




切爾諾貝利是有

食堂

可供就餐的,就在離四號核電站不遠的地方。用完午餐後我很忐忑地問嚮導這些食材的來源,她笑著讓我別擔心,「這裡的土地早就不長作物了,你想吃也吃不到」。







令人覺得荒唐的是四號核電站發生爆炸後的數十年間,剩下完好的五號六號核電站

一直在持續運作

,直到2000年以後烏克蘭才陸續關閉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至今依然有無數的工作人員在四號核電站附近做清理工作。在國際社會的資助下,工人們也同時在建造新石棺,用於覆蓋曾發生事故的四號核電站,以防止再次發生泄漏事件。嚮導表示這個工作肯定是對健康有影響的,「

但是能怎麼辦?這件事必須有人來做

」。彼時正值工人午餐結束換班,面對我的鏡頭,他們依然開心地揮手。







▲正在建造的新石棺。




如今已經被廢除的

普里皮亞季

曾是蘇聯最先進的城市,當時只給高級工程師和知識分子以及他們的家人居住。儘管建於二十世紀70年代,但這座城市的理念非常超前,每個公寓樓都配備了醫生和管家,社區會配有園丁,兩個學校之間配一個泳池,所有人互相之間都認識,據說是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普里皮亞季的城市布局十分緊湊,中心區是個環形,分別是劇院、飯店、電影院商場和咖啡館,目的是讓人們下班後立刻能找到想做的事情,保證人們都主要生活在中心區,安分地待在城市裡。如今想來,這樣

高度秩序化、標準化

的生活,感覺很像反烏托邦電影里的情節。





▲原計劃於1986年開發的遊樂園。





▲當時世界上最強的DUGA-3雷達。




當我們的「探險團」返程時已是黃昏,途中路過一座

消防員紀念雕像

。雕像的形象是切爾諾貝利事故發生時最先進入爆炸中心區的六位消防員,這些明知有去無回卻依然挺身而出的英雄們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如今他們靜靜地站在夕陽中。災難發生後,蘇聯緊急召回成千上萬18到20歲的預備役青年,承諾會保證他們今後的福利,然後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把這批無辜的年輕人派入了核污染區。但之後,由於蘇聯解體,獨聯體國家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兌現承諾,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死於輻射帶來的

病變和癌症







如今依然有許多人生活在這裡,他們基本都是工作在這裡的工人和工程師,老人悠悠的街上散步,街邊陽台晒衣服的人會探出頭來和路過的熟人打招呼,一切並無不同,日子繼續過著。










對於

輻射問題

,可能還是因人而異,反正我離開後頭痛了很久,而烏克蘭朋友們也都建議我把當時穿著的「探險服」拿去清洗,以防輻射殘留。





▲列寧雕像。








▲4號核電站和紀念碑。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點擊下圖,即刻擁有《周末畫報》1000期紀念特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2047·美學新說
韓裔記者被控歧視白人後,維基百科的編輯們吵起來了:要寫入詞條嗎?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