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彥宏揭示對人工智慧三大誤解 用AI新思維解決世界性擁堵難題

李彥宏揭示對人工智慧三大誤解 用AI新思維解決世界性擁堵難題

8月23日上午,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於重慶開幕,主題為「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出席開幕式,並在現場發表講話。講話中,他談到洛杉磯交通擁堵的「大城市病」,並針對世界性的擁堵難題,用AI新思維給出新方案,引發現場關注。

李彥宏的「AI新思維」

百度和重慶已在實踐

在發言中,李彥宏提到:「我看到統計數字,在美國因為交通擁堵所造成的損失1/5發生在洛杉磯,一個超級大城市。」而在中國,重慶就有3000萬人口,2000萬人口以上的就有好幾座,每一個城市都有堵車的問題。那在完全開放道路上的自動駕駛解決之前,或者說被市場所接受之前,如何減少堵車給人們帶來的困擾,通過技術推動智能城市的發展,解決「大城市病」呢?李彥宏給出回答:自動泊車。

李彥宏說,根據美國的統計,人們開車的時間中有30%是用來找停車位的,中國有可能更長,每天為了不在找車位上浪費時間,他選擇繞遠路儘早到家。但是對於住得近的同事,如果晚上九十點鐘回到小區的話,在小區里找停車位需要30分鐘。而如果用機器來實現自動泊車,減少人們在路上和停車上所耗費的時間,給人們的時間的節約、效率的提升、感知上滿足是非常非常明顯的。

解決城市生活痛點,自動泊車這一項功能遠遠不能滿足全部需求,但這確實是改善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的切入點。針對交通擁堵問題,百度開發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包括智能路網、智能信號燈、智能車輛調度、自動泊車及智能駕駛監測等內容,是一個全方位的車路協同的軟體系統,除了可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外,綜合成本也遠低於車輛端的單側無人駕駛系統。百度交通大腦、地圖精準定位、智能駕駛平台也在為城市的智慧交通賦能。

前段時間,百度還與北京交管局在上地開展智慧信號燈的應用探索,利用百度軌跡大數據對信號燈路口車流、路口各方向延誤情況進行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對路口綠燈放行時間進行精細化調整。上地後廠村路的擁堵指數峰值降低了14%,上地區域每輛車平均上下班時間分別減少了3.35分鐘和4.89分鐘。這8.24分鐘,對於一個上班族來說,意味著一年裡可以出來4.5個休息日。

近兩年,重慶市政府也在加速數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基礎設施鋪設。去年,百度與重慶多家企業在自動駕駛方面都進行了合作。今年四月,在重慶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百度無人車也在重慶獲得自動駕駛牌照。不久前,百度也與重慶氣象局達成合作,用百度雲幫助「智慧氣象」落地。這一系列的實踐,將為重慶的智慧化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令這裡的人們生活更加便利、幸福。

李彥宏智博會揭示

人工智慧「三大誤解」

在演講時,李彥宏還闡述了現階段人們對人工智慧存在三個誤解,引發了現場的關注。

首先,李彥宏認為,人工智慧不應該長得像人。他表示,當今人們閉上眼睛思考人工智慧,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一個長得像人的機器人,這就是一個誤區——人們的精力不應該運用在教會機器人怎麼學會走路、怎麼學會跑步和上下樓梯。李彥宏說:「這是一個機械時代的思維,如果要機器去替代人的體力,我們在工業化時代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李彥宏表示:「我們要解決的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第二個誤解來自於如何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李彥宏說:「人工智慧不是仿生學,現在有很多的研究是研究人腦怎麼工作,我認為這條路也走不通。」他表示,現在的人工智慧的技術,各種各樣的演算法,近些年的創新跟人腦的工作原理其實沒有太大關係。事實上,我們人類根本還沒有搞清楚人腦是怎麼工作的,又何談用機器來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所以人工智慧不是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能夠實現的價值或者作用。

第三個誤解是關於當下被熱議的人工智慧的「威脅論」,很多人擔心有一天人類會被機器所控制,有一天我們自己造出來的技術會毀滅掉我們。李彥宏對此坦言:「這個我覺得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擔心。因為我們在做每天的技術方面的研究時,會發現比我們想像的要難很多,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就是所謂的AGI(通用人工智慧)實現。其實還離我們非常遠。」

重慶晚報記者 萬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晚報 的精彩文章:

主城最大濕地公園啥樣?

TAG:重慶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