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全球市場份額百分百的 「町工廠」,令人深思的結局

全球市場份額百分百的 「町工廠」,令人深思的結局

說起日本的町工廠(街道工廠),或許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自然而然的想起大名鼎鼎的東京都 「大田區」。




這些日本模式的町工廠,類似中國的鄉鎮企業,但卻常常身懷絕技,為日本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不僅僅給日本國內的大企業供應重要零件,還有一部分工廠具備能力給海外大企業提供定製零配件,比如給波音飛機製造以及法拉利跑車等等供貨,由此可見他們的技藝非同一般,實力雄厚。


而筆者最早知道 「町工廠」 這個名詞,卻是因為一個 「無痛針」。大約在10多年以前,偶然看到了關於 「無痛針」(岡野工業)的專訪,覺得很是有趣。



岡野工業地處東京的墨田區,而這個區也是出了名的町工廠聚集地,據說最旺盛時期曾有近萬家工廠。




奇怪,打針為什麼不疼?


有時候的確不得不佩服日本的這種匠心精神。




為什麼這樣說呢?打針,疼一下,是再普通不過的常識了。在我們小時候,各種打針,也常常被用 「勇敢」 來鼓勵不怕痛,然後還是能看到哭的,鬧的,含著淚花的……



可以說,大家都已經習慣,小孩打針哭鬧算是再正常不過了。而岡野工業,執意要做出一種不會疼的針頭。這可不是簡單的「鐵杵磨成針」。關鍵的問題是,不僅僅要細,還要能形成管狀,並且能夠輕鬆的將藥液注射進去。



獲得2005年GOOD DESIGN Marunouchi獎




研究結果表示,理論上要做成如同蚊子嘴一般,才可以避開人類皮膚上的痛點,才可以讓您感覺不到疼痛。而常見的針頭一般都是用的不鏽鋼材料,直徑0.3毫米,已經算很細了。要比0.3毫米更細的微細加工,很多理論物理學者都覺得不可能實現,而當時構想這款針頭的醫療企業(泰爾茂),至少已經尋找了上百家工廠,都沒有能夠實現。最後找到墨田區的岡野工業,才成功製造出直徑只有0.2毫米的針頭,扎進皮膚傷口很小,病人幾乎沒有痛感。通過進一步深入研究,採取錐形加工法使針頭變形,成功地解決了因針頭變細導致的藥液流淌不暢的問題。



岡野社長的個人魅力


岡野雅行社長,出生於1933年,東京墨田區,從小就受到特有的町工廠文化的熏陶。儘管只有國小畢業,但卻是一個經驗豐富的金屬加工技術者和發明家。不僅僅成功開發出深絞加工技術應用,還製作出第一個無縫金屬鋰電池外殼,更是成功開發無痛針並實現量產的第一人。電池外殼讓很多人氣商品得以實現,其中包括索尼隨身聽的口香糖電池。而無痛針更是讓長期注射胰島素的人群,遠離了疼痛。




岡野社長帶領的6人團隊,並不甘心只是做加工作坊般的小企業,靠大企業訂單過活。而是堅持要在一件事情上,能夠做到極致的 「精小企業」,走出自己的路,讓大企業刮目相看。所以人多人少只是決定著企業規模的大小,但是作為企業來說,都是一樣的法人性質,是對等的組織團體。岡野工業擁有30多項專利,年銷售達到8億日元。




企業成功的秘訣

不走尋常路,將模具與成形加工製作一體化。




在岡野社長繼承家庭工廠以後不久,市場上出現了一種超合金模具,迅速席捲了普通模具產業,如此下去,恐怕工廠就沒有什麼生意了。而另一方面,岡野社長的父親,卻並不支持轉型做成形製作的業務。當時留在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做成本非常便宜,大家都不願意接的訂單;二是難度太高,大家不要做的訂單。




岡野社長選擇兩個都要做並且要求做到最好。他堅信只有做好其他工廠做不到的事情,才具備企業競爭力;能夠保持長遠目標並且不斷的迎接挑戰,才能保持企業活力。新社長終於說服老社長,將模具工廠的晚間停產時間用作自己的生產時間,逐步開始進行成形加工。通過設計新的加工手法,讓生產環節實現半自動化,成本控制得以實現;通過經驗結合新工藝,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岡野社長最終巧妙的實現了模具與成形加工製作的技術融合,並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到極致。




對創業者說

在岡野社長看來企業要做大,比較容易,擴大規模,增加員工就行。但是要正真做強,就會比較困難。而且僅僅是規模做大,一旦遇到經營危機,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周圍就有好幾家工廠,做的很大時有好幾百人,也都是接的大公司訂單,但是好景不長,訂單一旦減少,就基本無法維持下去,只能裁員甚至倒閉。岡野工業就6個人,一年銷售8億日元,與裁員幾乎沒有什麼關係。




對於年輕的創業者,從岡野工業的經營經驗來說,建議多做創新,少做單純模仿。就好比,商業街上開了一家甜品店,生意火爆,然後大家都蜂擁而上,一條街上開了5家甜品店,結果都黃了。岡野工業就只專註其他人做不了的生意,技術獨有,即使有人想要模仿,也做不出來。




當然也不要畏懼失敗,因為很多新的應用和技術訣竅都是在試錯過程中發現的。




正如岡野工業從模具製作轉型做成形加工,雖然並不一帆風順,但通過技術融合與不懈的努力,卻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




從打火機的金屬殼製作到電池外殼,再到無痛針,都是在一次次試錯中實現了工藝改良和技術提升。



從岡野工業的這份自信當中,筆者不禁想起了一首老歌,SMAP的 「世界上唯一的一朵花」,不求第一,但求無二。




岡野工業的無奈與遺憾


岡野工業憑藉無痛針這門絕活,贏得了市場,然而無奈的是,伴隨著岡野社長的退休,岡野工業也宣告停業了。正如岡野社長說的那樣,即便是選擇放棄,也沒有什麼可抱怨的,該做的都已經做到了,哪怕是把圖紙和技術捐獻出來,也都無所謂。




和很多日本中小企業一樣,儘管岡野工業每年還有著良好的收益,但是卻因為沒有合適的企業繼承人,不得不選擇放棄。當然通過企業轉讓或者是被收購,或許企業可以繼續經營下去,但是獨門技術的傳承,人才培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多少讓人感到一絲遺憾。



關於町工廠,特別是和製造業相關的町工廠,如何傳承技術和工藝,如何培養繼承人,日本的經驗教訓也是值得中國企業家們思考的一個問題。




供稿 容江(一般社團法人ASIA高新技術交流協會)
編輯修改 客觀日本編輯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日本成功開發出單個細胞的RNA分離法
日本開發出機器人遠程協同作業系統 「Fusion」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