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盂蘭盆節」有什麼含義?

「盂蘭盆節」有什麼含義?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節日,佛教中叫「盂蘭盆節」,道教中叫「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在這一天,大家祭祀父母,紀念先人,是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今天不談別的,專門聊一下這個佛教的「盂蘭盆節」的由來,學佛的朋友一般都了解,可是沒學佛的朋友,對此就可能比較陌生了。

在佛陀時代,印度就經常興辦盂蘭盆會,據《大盆凈土經》記載:印度頻婆娑羅王、須達長者和末莉夫人等,都曾依《佛說盂蘭盆經》,造五百金盆供養佛以及眾僧,以求滅除七世父母的罪業。

「盂蘭」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倒懸」(人被倒著掛起來)。「盆」就是指盛放供品的器皿,「盂蘭盆」的意思就是用來救被倒掛著的人的器物。後來就逐漸演變成:用盆子裝滿供果,供養佛陀以及僧侶,以求拯救苦難眾生。關於這個盂蘭盆節,佛教中還有一個目連救母的典故:

釋迦牟尼佛的得意弟子目犍連(簡稱目連),以神通著稱,傳說中他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惡鬼,目連通過神通看到後,非常傷心,就運用法力,送給母親食物,可是飯菜一到母親嘴邊,就會化為灰燼,目連沒有辦法,只好向佛陀哭著求救。

佛陀告訴目連,必須集合僧眾的力量,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將各種水果放入盆中,供養十方僧人,藉此功德,你的母親才能夠得救。目連就按佛說的做了,後來,他的母親終於得到解脫。

「盂蘭盆節」在我國開始流行,是在南北朝時期。《盂蘭盆經》被翻譯成漢文後,因為內容提倡的是報答父母之恩,與傳統儒家的孝道思想不謀而合,所以受到古代帝王的欣賞和重視,被廣為流傳,興盛不衰。據《釋氏六帖》記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從此以後,蔚然成風,歷代帝王臣民都爭相效仿,興辦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之恩德,到了清代,對七月十五的祭典活動就更加重視,各地的寺院普遍都舉辦盂蘭盆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佛家妙語欣賞——徹悟人生的智慧!
什麼叫「皈依三寶」?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