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小咖 《圍城》閱記
《圍城》閱記
2017級管理學院 李雅晴
「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圍城》
去拜讀這本書,大約是因為「愛屋及烏」,因為我尤其喜歡錢鍾書先生的妻子,楊絳先生。
《圍城》被譽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新儒林外史」,語言犀利,諷刺深刻,詼諧幽默,妙語連珠。它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主題和內容是多方面的,對於時代的解讀,對於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對於事業的選擇…… 當然,這樣的說法就比較官方了。
書中的方鴻漸是個糊塗的男主角,更有一些人讀過書的人直接將他稱為「渣男」,因為他無才無德,還見一個愛一個,可偏偏這樣的渣男還在書中頗受女角色們的喜愛。這是為什麼呢?
方鴻漸是一個沒落的鄉紳家的長子因為包辦的未婚妻的早逝,由「老丈人」出錢送他出國留學,但他在國外渾噩度日,誤了學業,為了「安慰」家父和老丈人買了個假文憑歸國。然後從回國的船上開始,他遇見了一連串的糊塗女角色,並統統邂逅。同行而歸的奔放的鮑小姐;矜持端莊自負才情的蘇小姐;活潑乖巧落落大方的唐小姐;相貌平庸善於攻心的孫小姐……方鴻漸受過鮑小姐的誘惑、怕過蘇小姐、愛過唐小姐、最後娶了孫小姐。可一切都不美好,留下的印記都是悲切的,這就像開頭的那句話,愛情或是婚姻,都像一座圍城一樣。在書中還有這樣一個比喻,「結婚彷彿是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
如今的人更是追求自由的,所以許多人都怕進入那樣的「鳥籠」束縛了自己,可是偶爾看見那些被「監禁」的幸福,又不免心生嚮往。許多人想住進城裡,又怕從此關上了城門,好不糾結。
圍城的書就像是一條小溪水,細水長流,需要耐著性子去看溪流底下的每一塊岩石。故事情節並沒有多勾人,但書中的人物性情,語言表達可以說是處處勾人心魄,意味深長。
在《圍城》所改編的電視劇的版本里多出來這樣一段對話式的比喻: 結婚啊家庭啊戀愛啊,都一樣,就像一條狗叼著一塊肉骨頭到了水邊,它追求的是水裡的肉骨頭的影子,反而把嘴裡的肉骨頭給丟掉了。一個人如果找到一個如意的愛人也好,成立了一個比較美滿的家庭也好,就像是把肉骨頭吞進了肚子里一樣,你猜它這個時候最想念的是什麼?是水裡的肉骨頭的影子。這樣的比喻像極楊絳和錢鍾書的筆態,用在那個地點毫無違和。
如果真正想看出《圍城》的內涵,除了親自去靜下心來,耐著性子品讀一詞一句,也再無他法了。在《笑說·錢鍾書》里有這樣一段話,在讀《圍城》的時候,你會笑,會心的笑(不笑的人也用不著擔心是否忘記了笑,你只是忘記了幽默,幽默不一定要用笑來表示,所以發笑的就是真幽默也未可知)。所以是會心的笑,不夠,還要臉紅的笑,笑書上的人,笑身邊的人,也在笑自己。
所以,我自己在拜讀《圍城》的時候,常常笑的前仰後翻。
圍城的文本的附錄是由楊絳先生所作的,裡面記錄了楊絳先生對於圍城的解釋與品讀,以及對於文中人物的現實解讀,並記敘了錢鍾書的創作歷程。
這附錄我認為是頗為有趣的,也頗為受益。且不說我讀《圍城》是愛屋及烏,就像《圍城》大火後,讀者想去拜訪錢老時,錢老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我認為楊絳先生所注就是讓我們去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了。
《圍城》言論品摘
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女人有女人的聰明,輕盈活潑得跟她的舉動一樣。比了這種聰明,才學不過是沉澱渣滓。說女人有才學,就彷彿讚美一朵花,說它在天平上稱起來有白菜番薯的斤兩。真聰明的女人決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懶。
女人不肯花錢買書,男人肯買糖、衣料、化妝品送給女人,而對於書只肯借給她,不買了送她,女人也不要他送。因為借了是要還的,一借一還,一本書可以做兩次接觸的借口,而且不著痕迹。這是男女戀愛必然的初步,一借書,問題就大了。(這大概是極好的搭訕方式了)
文案|李雅晴
編輯|譚秋霜
審核|徐書蘭


TAG:長師啟程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