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美「情僧」,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因何被廢?

史上最美「情僧」,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因何被廢?

原標題:史上最美「情僧」,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因何被廢?


在西藏歷史上,六世達賴喇嘛是最有名的情僧,也是個偉大的詩人。藏族人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唱的最多的就是倉央嘉措的情歌。從他留下的情詩來看,他是個有靈氣的詩人,真誠的戀人,也是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小和尚。他的一生是難以捉摸的傳奇,三百多年來吸引了無數人去探秘追尋。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十五歲才知道自己是轉世靈童

1682年2月25日,在剛剛重建峻工的布達拉宮裡,五世達賴羅桑嘉措圓寂,他的親信弟子桑結嘉措,為了繼續利用五世達賴的權威掌管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事務,秘不發喪,向外界宣布,達賴喇嘛已「入定」,進行無限期的修行,靜居高閣,不見來人,一切事務均由「第巴」負責處理。在藏語里,第巴的意思是由達賴任命、管理衛藏行政事務的最高官員,俗稱「藏王」,當時的第巴就是桑結嘉措。


桑結嘉措一面欺瞞僧侶民眾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間尋找轉世靈童,這樣,日後一旦真相敗露,也能馬上迎六世達賴入宮。


尋找轉世靈童的地點,選在了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這裡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並且那裡的人們大多信奉紅教,即藏傳佛教的寧瑪派,誕生一個黃教教主出來,將有利於黃教勢力的擴大。


按照當時黃教的規矩,哪個嬰兒抓取了前世達賴的遺物,即證明是達賴轉生。一名叫阿旺嘉措的農奴之子就這樣被選中,但桑結嘉措的使者並沒有把意圖告訴孩子的父母。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準噶爾的叛亂中,從俘虜那裡偶然得知西藏五世達賴已圓寂多年。康熙十分憤怒,致書嚴厲責問桑結嘉措。桑結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認錯誤,一面派人去門巴迎接轉世靈童。當年的靈童已成長為15歲的翩翩少年,在世人欽羨的目光下,他從農奴的孩子轉眼變成至高無上的活佛,而告別親人、戀人、自由的愁苦,只有少年自己知道。



最大的王,最美的情郎


1697年,阿旺嘉措被從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浪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為師,剃髮受沙彌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尊為六世達賴喇嘛。


在布達拉宮,倉央嘉措受到嚴格監督學經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經師則亦步亦趨地跟隨著他,懇求他繼續學經,生怕被第巴責罵。倉央嘉措出身紅教家庭,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侶娶妻生子,而黃教則嚴禁僧侶接近女色,更不能結婚成家。對於種種清規戒律繁文縟節,倉央嘉措難以適應。


倉央嘉措雖有達賴喇嘛之名,卻並無實權。第巴獨掌大權已久,達賴喇嘛只能作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錮,政治上受人擺布,倉央嘉措內心抑鬱,索性縱情聲色,這既出於他對自由與愛情的嚮往,也是他對強加的戒律和權謀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詩歌寫的: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據傳說,他一到晚上就化名達桑旺波,以貴族公子的身份,流連於拉薩街頭的酒家、民居,再後來,竟「身穿綢緞便裝,手戴戒指,頭蓄長發,醉心於歌舞游宴,夜宿於宮外女子之家。」


相傳倉央嘉措在入選達賴前,在家鄉有一位美貌聰明的意中人,他們終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馬,恩愛至深。進入布達拉宮後,他厭倦深宮內單調而刻板生活,時時懷念著民間多彩的習俗,思戀著美麗的情人。他便經常微服夜出,與情人相會,追求浪漫的愛情生活。


他某天晚上在雪中去秘會情人,回來時留下腳印,執掌戒律的鐵棒喇嘛發現,以為有刺客,便進入倉央嘉措寢宮,發現他一個人睡在屋裡,鐵棒喇嘛於是循著腳印向另一方走去,找到了倉央嘉措情人的家,率領僧侶以酷刑將這個情人處死。


關於類似的浪漫傳說還很多,但都以悲劇而告終。


在倉央嘉措的情人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瑪吉阿米。瑪吉阿米在藏語中意為未婚的姑娘,這究竟是倉央嘉措某個情人的真名,還是一種廣義的代稱,歷來存疑。但倉央嘉措寫給瑪吉阿米的詩流傳很廣:


在那東方的山頂,升起潔白的月亮,瑪吉阿米的臉龐,漸漸浮現在我心上。」這首詩被現代歌曲廣為改編傳唱。


放浪形骸並沒有讓倉央嘉措真正感到快樂,畢竟他永遠不可能回到少年時代的自由天地,永遠不可能與任何一個情人長相廝守。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是倉央嘉措詩歌中最著名的一首,翻譯的質量也屬上乘。從中可以讀到這位活佛的痛苦,也能讀到他不同凡俗的悟性。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早在明末清初,黃教為取得西藏統治權,聯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用武力擊敗了當時執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瑪噶舉派。但和碩特部軍隊在西藏取得勝利後,長期屯駐當地不退。五世達賴圓寂後,桑結嘉措便開始了與和碩特汗王的鬥爭。到倉央嘉措入主布達拉宮時期,權力的較量白熱化了。


桑結嘉措終於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秘密派人在和碩特首領拉藏汗的飯中下毒,卻被發現,拉藏汗大怒,立刻調集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並致書清政府,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


康熙皇帝於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


據傳說,倉央嘉措被押解離宮之前,十分坦然平靜,也許九年宮內生活使他飽受精神之苦,不論以怎樣的方式離開,都是一種解脫。他走出宮門,忽然回頭對隨從說,「不要散失我的詩稿,來日還要交還給我的。」


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畔去世,據《聖祖實錄》記載:「拉藏送來假達賴喇嘛,行至西寧口外病故」,時年24歲。


還有人傳說,他是捨棄名位,決然遁去,周遊蒙古、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後來在阿拉善去世,終年64歲。


儘管從黃教教規來看,倉央嘉措品行有瑕,但虔誠的藏人認定他是達賴轉世的化身。倉央嘉措為人謙恭有禮,雖遊盪市井卻從不仗勢欺人,寫下那麼多膾炙人口的情歌,被藏民衷心熱愛。


傳說倉央嘉措動身時,無數為他送行的人們淚流滿面,他的身前堆滿了數不清的潔白哈達。


倉央嘉措唐卡畫像


美麗的「誤讀」


倉央嘉措被廢黜後,拉藏汗另立益西嘉措為六世達賴。


西藏各階層僧俗群眾,尤其是拉薩三大寺上層喇嘛們,堅決反對拉藏汗擅自廢立達賴喇嘛,他們要尋找倉央嘉措的轉世靈童。喇嘛們細心整理了倉央嘉措的遺物,發現這樣一首詩歌:


跨鶴高飛意壯哉,雲霄一羽雪皚皚,此行莫恨天涯遠,咫尺理塘歸去來。


後來的民間傳說認為,這是倉央嘉措寫給一位嫁到理塘的情人的,在當時,喇嘛們認為這就是六世達賴的轉世吉言,他駕鶴飛往理塘,他日還將歸來。喇嘛在理塘找到一位名叫格桑嘉措的靈童,後來他被尊為七世達賴。


倉央嘉措身已遠去,他的故事和詩歌卻代代流傳,藏族人熱愛這位至情至性的活佛,賦予他許多美麗神奇的傳說,近年來,藏文化在內地流行起來,又有人把一些帶有宗教特色的現代詩歌安在倉央嘉措名下。


廣為傳播的的是電影《非誠勿擾2》中的兩首詩,打動了很多觀眾,網上盛傳這都是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詩。一首是《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

經考證,這首詩並非出自倉央嘉措之手,是當代詩人扎西拉姆·多多的作品。


而另一首是片尾曲,說是改編自倉央嘉措的《十誡詩》,也是一個著名的「偽作」,其實「十誡」中只有前兩誡出自倉央嘉措之手: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從「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這句開始,都是後人添加的句子。是被後人逐漸演繹成長詩。倉央嘉措幾乎從未寫過長詩,而且只用藏文寫詩。依藏文格律大多是六言四句,極少六言六句。


為什麼會誤讀?也許是後人對這位至性至情的喇嘛喜愛的一種美麗寄託吧。關於他的文獻資料實在太少了,只留下百餘首動人的情歌,「寫成的黑色字跡,已被水和雨滴消滅;未曾寫出的心跡,雖要拭去也無從。」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非常歷史,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經國學 的精彩文章:

【漲姿勢】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說起紙,你就只知道是蔡倫造的?

TAG:正經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