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Gartner 2018新技術成熟度曲線

Gartner 2018新技術成熟度曲線

近日,Gartner發布了2018年新技術成熟度曲線,首次將生物黑客(Biohacking)列為熱點技術趨勢,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又稱技術循環曲線、光環曲線或者技術炒作周期。是方便企業和CIO們評估新技術成熟度和演進周期、制定新技術戰略的重要工具。

正如Gartner研究副總裁Mike J. Walker所言,業務和技術領導人將繼續面臨迅速加快的技術創新,這將給他們與員工隊伍的互動方式、與合作夥伴協作的方式以及為客戶創造產品和服務的方式帶來深遠的影響。CIO和技術領導人應該一直縱覽市場,同時評估和試用新興技術,以確定對本公司而言可能具有重大影響和戰略意義的新型業務機會。

一、生化黑客(Biohacking)成為2018年新熱點

Gartner公司的2018年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從2000多種技術中篩選了35個最具代表性和最值得關注的技術。該曲線揭示了五大新興技術趨勢,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新熱點是Boihacking: 一種經常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能夠模糊人與機器界線的技術。

在往年技術曲線中佔據焦點位置的人工智慧AI等新興技術也將繼續扮演重要的角色,讓企業無處不在、始終可用,並與商業生態系統相連接,完成真正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生存。

二、2018年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揭示的五大新興技術趨勢分別是

1. AI民主化

Gartner預測,今後10年AI技術將為大眾所用,無處不在,即所謂的民主化。雲計算、「創客」社區和開源等趨勢最終將促使AI普及到每一個人。

AI的民主化進程得益於下列技術:AI平台即服務(PaaS)、強人工智慧、自動駕駛(4級和5級)、自動移動機器人、對話式AI平台、深度神經網路、飛行自動駕駛汽車、智能機器人和虛擬助手。

沃克先生說,代表民主化AI的技術在成熟度曲線的五個部分中佔了三個部分,其中一些技術(比如深度神經網路和虛擬助手)將在今後兩到五年內進入到主流採用階段。這個類別的其他新興技術(比如智能機器人或AI PaaS)也正在成熟度曲線上迅速逼近頂峰,並很快就會越過頂峰。

2. 數字化生態系統

新興技術需要徹底改變提供所需的大量數據、先進計算能力和支持無處不在的生態系統的底層基礎。從分隔的技術基礎設施向支持生態系統的平台轉變,為人與技術之間架起橋樑的全新商業模式奠定了基礎。

這個趨勢得益於下列技術:區塊鏈、面向數據安全的區塊鏈、數字孿生、物聯網平台和知識圖。

沃克說: 數字化的生態系統技術正在成熟度曲線上快速移動。區塊鏈和物聯網平台現在已經越過了頂峰;我們認為,它們將在今後五到十年內達到成熟階段,數字孿生和知識圖緊隨其後。

3. Biohacking生化黑客

Garnter預測未來十年,人類將開始進入「超人類」時代:出於生活方式、興趣和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人體等生物體可以通過晶元來「hack」改造。生化黑客(biohacking)分為四大類:技術增強、營養基因組學、實驗生物學和grinder生化改造。但是Biohacking目前尚面臨倫理道德問題,這方面的問題仍然存在。

這個趨勢得益於下列技術: 生物晶元、生物技術(培養或人工組織)、腦機介面、增強現實、混合現實和智能織物。

自己動手的生化改造中的新興技術正在成熟度曲線上迅速移動。混合現實正走向泡沫化的底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增強現實已幾乎觸底。緊跟那些開拓者的是生物晶元,生物晶元剛達到頂峰,將在5年到10年內進入高峰期。

4. 透明沉浸式體驗

技術將繼續變得更加以人為本,以至於人、企業和物體之間顯得無縫透明。這些技術擴展並支持我們遇到的更智能的生活、工作及其他空間。

這種趨勢得益於下列技術:4D列印、聯網家庭、邊緣AI、自我修復系統技術、硅陽極電池、智能灰塵、智能工作空間和立體顯示。

沃克先生說, 代表透明沉浸式體驗的新興技術大部分都在走向頂峰,或者以硅陽極電池為例剛越過頂峰。智能工作空間已有了長足的進步,即將在不久的將來達到頂峰。

5. 無處不在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不再妨礙實現企業組織的目標。雲計算及眾多變種的出現和大規模普及已造就了永遠在線、可用且無限制的基礎設施計算環境。

這種趨勢得益於下列技術:5G、碳納米管、深度神經網路ASIC、神經形態硬體和量子計算。

支持無處不在的基礎設施的技術即將達到頂峰,並沿著成熟度曲線快速移動。尤其是5G和深度神經網路ASIC預計會在今後兩到五年內達到高峰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架構師技術聯盟 的精彩文章:

最全FC交換機基礎知識詳解
雙活太遠為啥用波分,容災鏈路設計關鍵點知多少?

TAG:架構師技術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