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那些外國電影里的中國元素,究竟有多少「療效」?

那些外國電影里的中國元素,究竟有多少「療效」?

原標題:那些外國電影里的中國元素,究竟有多少「療效」?


國內的觀眾在經歷了這麼多大片的「洗禮」後,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一旦片方只是為了圈錢就強行植入幾張熟悉的中國臉或是幾句中文台詞,已經沒有幾個人還會為這樣的東西急著買單了。相比之下,中國元素的多與少倒是其次,首先得保證觀眾看到的是一部好作品才行。


作者:愛力盆特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這幾年中國元素在外國影視作品中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多的從負面轉向正面,從不了解轉向日益專業,從為了黑而黑轉向調侃、高級黑,再逐漸過渡到尊重和自覺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時至今日,這些來自海外的影視作品,已經完全演變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另一重要手段。

文化滲透,讓中國元素完美融入國外文化

說到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的最大贏家,顯然非《水形物語》莫屬。這部以13項提名領跑奧斯卡的小眾影片,最終竟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4項大獎。為配合該片在中國的上映,官方還特意發布了一款極具中國風特色的海報,並很快引發全網熱議。


這款由中國插畫家鹿菏創作的宣傳海報,墨色暈染,纏綿悱惻,深得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的喜愛,甚至還將海報專門曬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


與獨有偶,時隔5年後上映的續集片《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也曾官宣了一版「濃墨重彩」的中國版海報,將機甲戰士與怪獸大戰的場面完美地融合在色彩濃郁的水墨畫中。



不僅海報上的中國元素為人所期待,在2016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功夫熊貓》中,「萌萌」、「帥帥」、「酷酷」的原型本身就來自某主題樂園中的三隻大熊貓。由明星動物「出演」頂級票房大片,這還是頭一次。值得一提的是,在《功夫熊貓》系列的三部作品中,每一次極盡能事地展現了剪紙、寺廟、八卦、陰陽、水墨畫、氣功、道法自然等多種中國元素,滿滿的中國腔調也是該片能夠行銷全球的又一成功要素。

比如劇中的熊貓村的概念,其原型就來自中國四川的青城山。熊貓村的建築細到畫梁雕棟、窗欞屋頂,包括服裝質地和舞蹈設計,幾乎每一樣都借鑒了大量的中國傳統元素,那神隱一般的村子潛藏在重重迷霧中,等待的就是撥雲見日時那一剎的驚艷感受。


而主人公阿寶的卧室和任何一個中國家庭的兒童房幾乎一模一樣:蓋世五俠的貼畫和玩偶、塗鴉、竹床、碗筷、刀槍棍棒,還有一艘三桅船。這些充滿中國文化元素的物品,不僅對房間主人的性格愛好有所交代,也對後面的劇情有所暗示。



類似的中國元素,如今已被越來越多地融入到外國影視作品中。還是以《功夫熊貓》為例。在該片上映後,作為原型的三隻大熊貓很快就吸引了更多的國內外影迷前往參觀,甚至還以自己憨態可掬的動畫形象帶動了當地的旅遊發展,不失為一個成功案例。


此外,當年火遍全球的《阿凡達》中酷似張家界的高山,還有《變形金剛4》里的武隆景區,也都在電影上映後著實火了一把。

不僅中國的動物會被搬上大銀幕,馳名海外的「花木蘭」也已經作為迪士尼動畫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現在各國觀眾的視野中。2017年11月,迪士尼宣布經典動畫《花木蘭》將改編成真人電影,而中國演員劉亦菲也將成為迪士尼迎來的第一位「華人公主」。

帶有中國元素的廣告植入,有走心有尬演

2009年,電影《變形金剛2》上映後,就在影片開場不久後,汽車人與霸天虎在上海展開惡鬥時,鏡頭便掃過了某服裝品牌的一塊廣告牌,而這也成為中國品牌在好萊塢大片中的植入首秀。


此後,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在國外大片中露面,包括《變形金剛》系列,《敢死隊3》、《鋼鐵俠》等一眾大片中,中國品牌的植入可謂比比皆是,內容也涉及不同的領域和產品,飲料、銀行、汽車、營養品、服裝甚至是互聯網品牌,都爭相在大片里「露臉」。然而,這些融入了廣告的情節或畫面,卻引起了網友的頻頻吐槽,甚至抗議「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分分鐘讓人跳戲」。

不過目前這種情況已經得到了逐步的改善。不是說品牌植入沒有了,而是形式確實變得更為豐富,手法上也不再那麼生硬。


比如在好萊塢大片《驚天魔盜團2》中,比客串的周杰倫更為引入注目的,還是片中被運用得淋漓盡致的中國元素。影片在澳門取景,當澳門科技館、氹仔市場真的出現在銀幕上,確實會讓中國觀眾倍感親切。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對白在該片中也出現多次,在一家魔術店裡,一個說普通話的老太太看的電視劇正是當時熱播的《武媚娘傳奇》。而片中最大的驚喜,來自摩根·弗里曼與馬克·魯法洛的一場對話,二人在以英文交流的過程中會突然蹦出幾句中文,雖有些突兀,卻讓人絲毫不覺得反感。


在著名導演羅蘭·艾默里奇20年後的續作《獨立日:捲土重來》中,中國元素也同樣隨處可見。該片講述的是在第一部《獨立日》的故事過去20年後,外星人帶著更為強大的武器再次入侵地球。可此時的人類已經有了戒心和防備,他們在月球上建立了基地,該基地就交由中國來監管,所以月球基地的一切用度都來自中國,宇航員們爭搶著喝的飲料是中國的牛奶;而片中發起視頻通話時一旦遭遇突然斷線的情況,就會蹦出一個國人無比熟悉的國產通訊軟體品牌。



據悉,在好萊塢大片中植入廣告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類似中國品牌最常出現的這種「產品植入場景」屬於最低的層次,導致的結果就是國內觀眾對這種生硬的植入方式並沒有多高的接受度。

在共融共生中相互促進,才是共同繁榮的現實基礎

如果說對於中國元素的融入還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那麼到了最近幾年,好萊塢大片中的中國元素已經開始呈「井噴之勢」。這與中國日益火爆的票房市場以及好萊塢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密不可分。


為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從而獲得這一基數驚人的龐大票倉,好萊塢電影公司在拍攝大片時已經越來越習慣於引用和借鑒一定的中國元素。對於這一變化,業內人士給出的觀點十分中肯:之所以「中國元素」會大獲成功,既有好萊塢公司通嘗試拉近與中國觀眾距離的原因,也有中國投資者希望影片更多體現中國特色的考量。通過與好萊塢共同製作電影,可以更快速的把中國文化更廣泛地介紹給世界,成為中國展現「軟實力」的又一重要方式。


事實上,在過去的10年間,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元素始終都在增加,已經不是最初那種無關輕重的「跑龍套」和「細枝末節」。比如《雲圖》中的周迅,雖說在影片中一人分飾三角,卻個個都是地道的「龍套」角色,其中兩個出場不久就被殺死。在該片上映後,甚至有媒體評論稱「好萊塢大片當中國明星是吉祥物」;還有《生化危機5》中的李冰冰,雖然戲份不少,但因角色的原因還是被調侃為「小跟班」。


然而,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壯大,好萊塢也開始嘗試將更為鮮明和更有創造力的「中國元素」加入到影片當中,讓這些「中國元素」顯得更為自然得體。


歸根結底,中國元素在外國影視作品中的運用是否能夠成功,還是要看製作方是否真的了解中國文化,並用心地將這些中國元素融入到作品當中。


要知道,國內的觀眾在經歷了這麼多大片的「洗禮」後,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一旦片方只是為了圈錢就強行植入幾張熟悉的中國臉或是幾句中文台詞,已經沒有幾個人還會為這樣的東西急著買單了。相比之下,中國元素的多與少倒是其次,首先得保證觀眾看到的是一部好作品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大眼 的精彩文章:

看上去簡簡單單的《小豬佩奇》,為何能打敗諸多對手?
「穿越」bug無處不在,編劇你出來!

TAG:傳媒大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