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書評|杰倫.拉尼爾:與其他技術一樣,虛擬現實也終將會發展出利弊互現的兩面

書評|杰倫.拉尼爾:與其他技術一樣,虛擬現實也終將會發展出利弊互現的兩面

原標題:書評|杰倫.拉尼爾:與其他技術一樣,虛擬現實也終將會發展出利弊互現的兩面


無論你是想聽矽谷創業故事,還是想提前預覽VR的各種平行未來,在本書中你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從企業家、創業者和投資人,到新興科技愛好者、研究者,再到藝術跨界者,任何對VR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得啟發。


今天未來圖靈聯合中信出版社為您推薦「虛擬現實之父」杰倫.拉尼爾全新力作《虛擬現實:萬象的開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作為VR先驅之一,他對當前過熱的VR抱持什麼態度?他希望藉助本書向世人傳達什麼鮮明的見解?


在這本書中,"虛擬現實之父"杰倫·拉尼爾用21個章節和3個附錄,為VR總結出52種定義,其中不乏技術、哲學、社會學,甚至詩意的探討。他向我們展示了VR如何更新與拓展了我們對人類本身的理解,在大腦和身體如何與世界連接方面提供了新的視角。


拉尼爾沒有挑明的,但顯然已很明確地在告訴讀者,這些定義代表了其在過去20多年,在每個階段對VR的不同理解以及相關行業的研究或共識,所以《虛擬現實》就是一本與計算機科學相關的回憶錄(他的原話)。


與此同時,《虛擬現實》也是一本拉尼爾的回憶錄。他寫了他在新墨西哥州的兒時成長、母親的去世,以及數十年前在矽谷的工作經歷。一條明顯的主線是,他參與創辦的第一家VR產品公司——VPL研究公司的企業發展。藉由它串聯起他與互聯網、IT業的各路思想大師、技術先鋒、媒體記者等人的交集,也喚起他長期從事VR技術的研究、相關產品研發的歷史記憶。

在技術帶來無限可能性的時代,這本書彌合了人們對外部技術的狂熱與對內部體驗的探索,詮釋了成為一個人所代表的全部內涵。


書摘


虛擬現實為何物


VR就是人們戴著的那個巨大的頭戴設備,雖然看起來滑稽可笑,但人們因為戴著它所經歷的一切,內心感到無與倫比的驚喜。它是科幻小說中最常見的橋段,也是退伍軍人克服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一種手段。有關VR的奇思妙想點燃了關於意識和現實的無數遐想。就目前來說,VR技術是為數不多的無須用監視他人換取利益,就可以在矽谷迅速籌集數十億美元的途徑之一。


作為當今時代的一種前沿科學、哲學和技術,VR是一種創造全面幻想的手段。在VR中,你可以想像自己所處之地與眾不同,你可能身處幻想的外星環境,也可能擁有非人類的身體。而在人類的認知和感知方面,VR又是研究人類存在的最具影響力的手段。

VR是一種人們感悟美好和體驗恐懼的最強大的媒介,它將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體驗,比之前所有媒介更能鮮明地突顯人們的性格特質。


這就是VR,但它遠不止如此。


我和我的朋友在1984年創立了第一家VR創業公司,即VPL研究公司。這本書講述的就是我們得故事,此外,我還進一步探討了VR對人類未來來說可能意味著什麼。


幾十年來,關於VR折戟沉沙的流言不絕於耳,但事實並非如此。VR只在大規模推出低成本的娛樂產品方面遭遇了失敗。在過去近20年里,你所乘坐過的每一種海陸空交通工具,其原型都是以VR的形式呈現的。此外,VR已經被廣泛地用於外科手術,人們甚至開始表達對其過度使用的擔心。(儘管如此,沒有人建議全面停止使用VR,這就是成功!)


系統漏洞:VR的黑暗面


在我剛上大學時,埃勒里給了我一本諾伯特.維納的《人有人的用處》,那時我對計算機科學產生了興趣。這是一本很可怕的書,因為在當時來說,這本書相當超前,對一些基本術語,維納都必須做出定義。他在書中闡述了一種未來計算方法,並稱之為「控制論」。


維納意識到,終有一天,當計算機完全融入人類事務時,我們只能把人類和計算機理解為一個系統的不同部分。這點現在看來可能是顯而易見的,但在當時是一個跨越性的偉大預見。


「人工智慧」一詞是20世紀50年代末於達特茅斯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的。這一術語出現的原因之一就是,維納的一些同事很討厭他,他們認為必須要提出一個新的名稱來代替控制論,因為當時控制論開始流行,而它與維納相關。然而,這些人提出的替代術語和控制論指的並不是同一個東西。

「人工智慧」的目的在於,在不提及人類的情況下描述未來計算機的特質。這表明,即使人類都死亡了,計算機仍然會作為獨立的實體存在,雖然在那時,已經沒有任何人再關注它們了。


相對來說,「控制論」的目的僅在於,計算機和人類在彼此存在的背景中理解對方。這與形而上學無關。


在我剛開始反思計算機圖形學後沒幾個月,我產生了一個令人窒息的想法。這個想法非常可怕,我必須馬上停止它,之後它消失了。但多年後,我又在某些奇怪的時刻重新遇到了這個黑暗的想法,並逐漸發現了一種一致性,而且後來我還想到了更多。


這個可怕的想法就是,虛擬世界技術在本質上是終極斯金納盒子的理想設備。虛擬世界完全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恐怖的技術。


請記住,當時的虛擬世界僅由一些斯巴達單線條渲染構成,只能在一些實驗室通過巨大的工業級裝備才能看見。


在我的白日夢中,也有可能是在夜裡的夢中,充滿著有關這種新技術的各種想像。它將是美麗的、善於表達的、敏感的。它將是希羅尼穆斯.博斯加上巴赫再加上巧克力。我的手大到可以測量,然後變成無約束的附肢,可能仍然是一隻手,也可能是一個翅膀。我將在某一天飛過曼德爾布羅特集合,我將以跳舞的方式來編程,我會與我的朋友一起種植想像的植物,音樂從中生長出來。



沉浸感


在那個時候,對我們大多數單身黑客來說,孩子只不過是一種理論性的抽象概念。我還記得,我和其他人一起計劃,如果我們有了孩子,他們一出生就給他們戴上VR目鏡。隨著孩子長大,我們會為他們換上更大的頭戴設備,但只有在他們睡覺的時候才換,這樣,我們得孩子就會只知道VR。他們將成長在一個思維世界裡,並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


數十年後,當我剪斷女兒的臍帶時,心頭閃過了那個被遺忘的約定。當然,我並沒有把嬰兒VR系統帶到分娩中心。後來,在我女兒莉莉貝爾(Lilibell)八九歲的時候,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她,她很生氣:「我本來應該是第一個四維世界裡的孩子,你卻沒有這麼做?」然後,她向我索要四維VR玩具,並十分擅長操縱超立方體。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亡羊補牢,未為晚矣。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請注意,VR研究界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孩子不能在6歲前進入VR,還有些研究人員建議等到八九歲。請給他們一個機會,培養人類神經系統進化環境中的基本運動技能和知覺,好嗎?


我注意到,與視頻或遊戲相比,孩子能在使用VR時找到更健康的平衡度。要推翻我這種勝利的喜悅,需要更多的研究,這是我們在早期都想到過的事情。電視和電子遊戲會讓人們進入一種殭屍般的恍惚狀態,尤其是孩子,特別容易陷進去,但VR是活躍的,過一會兒你就會感到疲憊。


幸運兒!


Sarah


未來圖靈喊您來領獎啦!


Sarah小朋友,在我們8月10日發起的有獎競猜活動中,您是第一位留言的粉絲用戶,請您在公眾號下方留言,我們會儘快與您聯繫並送出獎品。在此,感謝小夥伴們對未來圖靈的關注!


(書評|終極演算法的潘多拉魔盒打開之後……)(書單 | AI浪潮中 大數據讓我們「一絲不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圖靈 的精彩文章:

2020全球5G商轉:重塑全產業,創造萬億大商機
終極演算法的潘多拉魔盒打開之後……

TAG:未來圖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