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天一個武清故事 第755期 乾隆下旨禁鋪張

每天一個武清故事 第755期 乾隆下旨禁鋪張

原標題:每天一個武清故事 第755期 乾隆下旨禁鋪張


史稱,武清「北拱神京,南襟滄渭」;「京畿肘腋,達八方之沖」。作為一個因水運發達而興盛起來的武清,自然少不了歷朝歷代皇帝的光顧。唐太宗、元順帝、康熙、乾隆等十餘位皇帝都曾巡幸或駐蹕武清,留下不少御筆宸章。新編《武清縣誌》(1991年版)中,記載了清朝的康熙帝玄燁15次巡視武清、乾隆帝弘曆6次巡視武清的史實,同時武清民間也流傳著不少歷代皇帝在武清的奇聞軼事。其間,有的或可對現今有所借鑒與警示。


新編《武清縣誌》記載,乾隆皇帝曾經連續兩年巡幸武清。一次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二月,乾隆帝到筐兒港(時筐兒港建有行宮)閱視北運河開挖減河分流洪水狀況,並題五言詩《閱筐兒港工作》一首:「減河制誠善,日久注為坑。前度命修築,今來閱接成。港春流則斷,漲夏殺其盈。原始宣防意,本因一簣營。」詩中對筐兒港減河的功效大加讚賞,同時對武清修築工程予以讚許。

翌年,乾隆帝東巡時到達武清。據清光緒七年《武清縣誌》(現存於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手抄本,屬珍本藏書)記載,一天,乾隆帝在寶稼營登船時,看到地方官員為了奉迎皇帝,將營外的席牆都用黃布遮蓋、裝飾,以示對聖上的尊重。乾隆對如此大費鋪張的迎送排場極為不悅,當時便訓責了在場的官員,並立即傳下諭旨:「今日所設水營外圍席牆概以黃布,甚屬非是,布匹為小民被服所需,豈宜妄為耗費!即如武清等縣去夏曾經被潦,因加恩從優賑恤。若留此布為貧民襦袴之用,資衣被者凡幾?顧置有用為無用,司牧之謂何?曾不知體恤下情承上德乎!前途有似此者,著即撤去。」(原文照錄,標點為筆者試加)


上面這段文字大概的意思是:今天,看到水營外面用葦席設置的圍牆全都用黃布進行了包裹、裝飾,這種做法極為不妥。布匹是老百姓縫衣服、做被褥用的,怎能隨意揮霍、浪費呢!況且,去年夏季武清等縣曾經發生嚴重水患,河水泛濫成災,百姓遭受苦難。為了民眾的安寧,朝廷厚恩救濟,從優撫恤,撥了一大批款項用於救濟災民。如果把這些布留給災民用來做衣、褲、被、褥,會有多少人受益?可現在,拿有用的物品做了沒用的事,這樣做是為什麼?難道你們這些地方官員不懂得體恤下情、承擔國家德政的道理嗎!傳旨下去,往前巡視路途之中,不能再出現這種事情,如果有似此類布置的,都要立即撤去。


看來,鋪張、奢華之風歷代有之,確應嚴加整肅。


作者:孫福山

武清萬事通搜集整理,轉載請帶上武清萬事通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清萬事通 的精彩文章:

了解一下!乙醇汽油是什麼?有什麼優劣勢?普通車子能用嗎?
歷史小故事 |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

TAG:武清萬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