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正式表態,或將對美和盟友採取軍事行動,最大輸家已經出現
儘管在美8月份發布的對伊第一輪制裁條例中,僅僅涉及到銀行、汽車等領域,尚未觸及能源方面,但攝於美大國威力的影響,許多過去同伊保持業務往來的企業已經在考慮撤出事宜,對此歐盟隨後緊急啟動的「阻斷條令」也沒發揮任何實質作用。20日,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親口證實,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石油公司已經正式退出伊朗市場,而雙方剛剛簽署過的對伊朗南帕爾斯天然氣田開發的48億美元的大單,目前也出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由此引發的經濟危機幾乎波及到了伊朗全境,路透社21日報道稱,因為民眾抗議聲不斷,不但伊朗財長面臨彈劾和解職的危險,就連總統魯哈尼也將迎來就職5年來的屬首次質詢。對此,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22日在接受CNN電視台採訪,談到伊朗問題的時候,不無欣慰的表示,毫無疑問美國如今的行動取得了重大進展,甚至比預期的想像還要有效,如今不論是伊朗國內經濟或民意,都出現了或大或小的波動。不過博爾特重申,美方的目的並非要將伊朗政權更迭,而只是希望後者在行為上做出讓步。
美方所謂的讓步,除了在核問題上之外,還有繞之不去的敘利亞問題。不過就在當日,伊朗外長扎里夫卻再次拿出了態度,伊朗不會在談判桌上同美進行任何形式的會談,而如果美持續對美施壓,伊朗不排除對美軍以及其盟友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為此,伊朗不僅展示了最新的法塔赫.莫賓」短程彈道導彈,而且最新的第五代國產戰鬥機天河也在德黑蘭舉辦的國防工業展覽亮相。
分析者指出,雖然西方媒體普遍對伊朗的最新成果並不買賬,但背後伊朗展現的製造力仍然令美以感到擔憂。尤其是以色列,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單是伊朗支持的哈馬斯就已經讓以色列苦不堪言,屆時一旦伊朗親自行動,缺乏戰略縱深的以色列將會更加疲憊,甚至悲觀一點講,美伊之間的摩擦會讓以色列成為這場對決中的最大輸家也未可知。


※以色列導彈鎖定敘利亞機場,伊朗軍機幸免於難,雙方開始鬥智斗勇
※菲律賓暗流涌動,杜特爾特面臨挑戰,美被指幕後操控
TAG:看人生百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