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

轉自公眾號:作標心理

寬容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嗎?寬容不是道德,而是認識。唯有深刻地認識事物,才能對人和世界的複雜性了解和體諒,才有不輕易責難和讚美的思維習慣。

——柴靜《看見》

小明和小童是一對好朋友,兩人從兒時起就是玩伴,可上了小學後,兩人因為一次遊戲的分歧而鬧了矛盾,互相打鬧了起來。

因為打架,兩個孩子都被老師通知了家長。

回到家中,小明的媽媽並沒有指責小明,而是仔細詢問了事情的經過,並和小明一起分析了兩個小朋友各自的過錯。

通過媽媽的分析,小明明白了自己做錯的地方;他決定明天見到小童時向他道歉。

小童的爸爸則認為,自己被老師叫到了學校很沒有面子,於是回到家中先是對小童一頓訓斥,然後讓小童在牆角罰站。

小童對爸爸的懲罰敢怒不敢言,他覺得這一切都是小明造成的,除了對爸爸心生怨恨之外,他決定從明天起再也不和小明一起玩了。

被媽媽寬容以待的小明,從媽媽身上學會了以寬容面對他人;而被爸爸懲罰的小童,從爸爸身上學會了以懲罰處理問題。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這樣一則寓言:一天,南風和北風打賭,他們約定,誰能先把路上行人的大衣吹掉,誰的力量就更強。

北風使勁全身解數,拚命刮出刺骨的寒風,試圖吹掉人們身上的大衣,但結果卻恰恰相反;北風越是用力,人們越是把身上的大衣裹緊。

反觀南風,則輕輕柔柔地颳了起來,風兒輕柔溫暖,天氣頓時風和日麗;人們感受到溫暖,就脫掉了大衣。

後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是一種通過啟發及滿足他人的需求,而達到自己目的的心理效應。

它之所以行之有效,能比「北風」更加快速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因為其出發點是為他人著想,順應他人的心理需求;這種心理效應被廣泛運用於人際關係的維護,以及親子教育等多個領域。

教育學家認為,在處理與孩子的關係時,寬容比懲罰更有效。

任何人都會犯錯,何況正在成長中的孩子。

作為家長,比起在孩子犯錯時怒斥孩子,更應該幫助孩子從錯誤中汲取經驗,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找到錯誤的原因,從而避免再次出錯。

父母的指責和懲罰,會讓孩子從心底懼怕和抵觸家長,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孩子忽略自己行為本身的對與錯。

一些家長在打罵之後看到孩子乖乖聽話,自己作為家長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自尊感正在快速下降。

另一方面,由於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父母對孩子的懲罰行為,其實是對自己曾受過父母懲罰的一種心理補償。懲罰式教育不僅作用十分有限,還會讓孩子繼承父母的「優良傳統」,導致惡性循環。

當孩子犯錯時,懲罰式的教育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以下幾種影響:

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在懲罰之下的聽話,不是因為他們對父母觀點的認同,而是因為恐懼和壓力;因為害怕受到懲罰,所以逼著自己不再犯錯。

但成年人都會犯錯,何況是孩子?

於是,在家長的懲罰之下,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敢跟父母說實話,內心的壓力不能通過溝通釋放。長此以往,輕則導致親子關係惡化,重則導致孩子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二、導致孩子三觀混亂

一些家長會在懲罰孩子時,給孩子灌輸一種觀念:這都是為你好

這種病態的教育方式,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的三觀產生混亂,孩子可能會認為,通過強權與體力優勢,控制對方達成自己的意願,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懲罰孩子,還會讓孩子對「愛」的理解產生偏差,認為懲罰就是愛的表現。

三、讓孩子叛逆心增強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很多孩子的錯事,僅僅是在家長眼裡很嚴重,單純的孩子可能並沒有想那麼多。

人都有尊嚴,孩子之所以乖乖接受家長的懲罰,是出於對大人畏懼。不作任何解釋的懲罰孩子,會讓孩子在不知所措中累積對家長的仇恨,等孩子到了叛逆期,這種壓抑的情緒就會爆發。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讓孩子先形成對事情的正確看法。

那麼,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對孩子做出懲罰的原因,可能是自己被情緒沖昏了頭腦。

所以,當孩子做錯一件事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冷靜下來,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客觀的看待整個事件,選擇一種對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二、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還記得你小時候做錯事時的感受嗎?害怕被父母知道,害怕父母的懲罰……

孩子在意識到自己犯錯之後,內心的情緒就已經開始不穩定;如果這時家長再採取懲罰措施,只會適得其反。

當孩子顯得猶猶豫豫、吞吞吐吐的時候,ta可能正在反思自己的錯誤。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告訴孩子:我很愛你,無論你做錯了什麼我都愛你。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幫助孩子分析問題。

三、根據孩子的行為適當懲罰

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時,喜歡找各種理由或翻舊賬來打壓孩子,早就超過了懲罰的合理範圍。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根據孩子的行為進行懲罰,不僅會讓孩子更直接地明白錯誤所帶來的後果,還會讓孩子養成理性思考、就事論事的習慣。

張愛玲曾說:「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我們對待孩子的寬容之心,其實源於我們對孩子內心的洞察;當你發現孩子幼小的心靈,同大人一樣有著自己的尊嚴與敏感,是一個單純而美好的小世界時,你還忍心懲罰ta嗎?

一切良好的親子關係,都來自家長與孩子的互相理解。從今天起,做一個寬容而富有愛的家長,讓孩子在親情的庇護下茁壯成長吧!

『心態決定生活百態』

作者簡介

公眾號:作標心理,心理學大師的聚集地。他們精心為渴望真誠、期盼從容的人,準備好了動蕩靈魂的盛宴。

文章轉自公眾號:作標心理

微信號:linjiebing_chang

感謝陪伴

每個孩子

都是天使,

每個活著的人,

都該快樂過這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臨界冰 的精彩文章:

面具:你的84000種人生

TAG:臨界冰 |